近日,雾霾笼罩着我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28日第一次单独发布霾预警,29日继续发布霾预警并升级为黄色。雾霾的天气为环境污染敲响了警钟,霾预警对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而言是一场考验。
看雾霾天气,当有“不畏雾霾遮望眼”的信心。雾霾的持续存在,将PM2.5引入雾霾预警,确证了污染中度程度的存在。正视问题给解决问题以鉴证。宏观推动层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互动中,发展长期占据着优势态势。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过渡,从建设到改革的思路转换,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产业。而“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在很多领域、很多单位还处于理念的层次向实践转变的路上。个人层面,在发展过程中受短期利益推动,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谋取个人私利。在重重因素,也是重重困境面前,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成为群众的最大诉求。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贯彻直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群众的要求、发展的趋势。科学发展观也给治理雾霾背后环境污染源头以明确的指导,坚定的信念。
倡生态文明,当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情怀。雾霾不是良好生态的标志,更不是文明的体现。相反,它与时代气息、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破坏了本应有的祥和氛围。在雾霾面前,不能抱怨太多。毕竟,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发展的过程,也是摸索的过程,经验与教训也应该并存,并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一历程,痛并快乐着的滋味并不十分好受,但这应该是短暂的阵痛。在雾霾面前,不能落罪于人。在规划发展的蓝图、设计发展的路径时,出发点都是美好的。但是,思忖再三也会与实际有所不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同时也难免有少许或因估计不足,或因困于现状而无法避免的陡坡。在谋发展的面前,短暂的矛盾是难免的,但目标应当是同向的。在雾霾面前,不能没有宽广的胸怀。生活不能沉醉于记忆的碎片中,更不能沉迷于现在的幸福一面。危机面前,要能够识破、化解,建设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的一剂良药。
建美丽中国,当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美丽中国,美在自然,美在和谐。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和风细雨,青山相连,绿水环绕,阳光普照,人与自然相映成趣。回到雾霾的现实,人与自然的并不和谐,昔日的山水相连、人物相宜的场景多是停留在画卷中。在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后,美丽中国带给人们的不只是梦想,更是期待。在纷繁复杂的现状面前,需要“剪的断”的勇气、“理得清”的智慧。关闭小电厂、小煤矿,改进工艺,发展新能源,倡导节约习惯,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人人为舒适的环境而努力。美丽中国,需要科学发展的格局,人本理念的文化,更需要战胜自我、尊重自然勇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建设美丽中国,致力生态文明,才能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永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