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设计:胡金平

引言:
手捧着散发墨香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新风拂面。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有了许多明显变化:更短,只有24页,报告总结2012年及本届政府工作,明确未来五年目标,部署2013年的主要任务。篇幅却大大压缩,是近年最短的报告;更实,内容务实,文风朴实,不说空话套话,用事实数据说话;更细,关注民生细节,关注更多困难群体,措施细致入微,字里行间处处能感受政府执政为民的浓浓情怀。
不避发展难题,顺应民生期盼。从稳物价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建设秀美江西到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改进工作作风,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跳跃的数字,一笔笔温暖人心的民生账本……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点点滴滴,向人们展示了务实作风和崭新形象,也表明了我省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信心更加坚定,步履更加坚实。
回顾篇: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民生脉络
民生一诺重千金。“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140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月23日上午,省长鹿心社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番掷地有声的讲话,表明本届政府已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
201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5年届满,梳理5年来政府工作中的民生脉络,不难看出,每年报告着墨于民生的篇幅越来越多,分量越来越重。回顾5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在民生,最重的责任在民生,从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养老服务、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等,报告列出的民生实事令人鼓舞、温暖人心,回应了百姓利益关切,反映了执政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导向。
盘点近年来政府交出的民生答卷,从医疗到教育,从就业到环保,不少群众多年的期盼终于变成现实,一些民生愿景也初现端倪。这些来自不同民生侧面的历史性进展,标示了我省民生工程正不断超越的一个个新高度,折射出赣鄱儿女在赶超跨越、绿色崛起征程上的“幸福提速”。
民生无小事:在全国率先实现“四个覆盖”
知民情、察民意、解民难。着眼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重点,坚持不懈推进民生工程,每年为全省广大群众办好一批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2008年重点抓八个方面60件实事;2011年完成66件实事;2012年完成70件实事。民生投入逐年增多,近五年,全省新增财力不断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保证了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细读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一些社会民生领域的“历史性变化”,正得益于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比如,2008年、2009年连续推进“渡改桥”项目,摆渡过河已成为历史;2011年实施“光明·微笑”工程,继而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行免费救治,启动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如今,白内障、唇腭裂以及儿童白血病等患者免费救治进入常态化,让一批困难群众重见光明、绽开了幸福笑脸。我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和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四个全覆盖”。
就业:摆在民生之本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2008年着力办好5件就业方面实事,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培训人数达到40万。2009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7.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8万人。2010年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5500个,帮助他们就业。2011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6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6.1万人次,让就业是民生之本方针在更多的政策措施上得到落实。
住房:从扩大到有效供给
住房,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之一。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新增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280多万平方米;2009年,新建廉租住房5.67万套;2011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2012年,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一、租售并举”,以公租住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0.9万套,让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
教育:优先发展 更加公平
坚持教育优先,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头戏。从教育均衡发展,到教育公平;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我省多措并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2008年,在全国率先为城乡598.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34.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得到政府资助。2009年安排6000万元支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改小班”;2011年,校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2012年,重点抓好40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
“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是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求,政府涉及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首五年,不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还是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等考验,我省各级政府始终不负人民重托与期待,创造了民生领域一个个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历史性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执政者发展方式的转变、执政理念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