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从“英雄模范”到“平民好人”——新时期道德力量凝聚人心

2013年01月24日13:1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服务体系”助力爱心专业化

10年前,在北京东直门长途汽车站,老人谢亮在街头用纸牌子“义务指路”的故事感动过很多乘客。如今,在同样的地方,一个蓝色的志愿者服务岗亭和一支志愿者团队正在为往来路人提供服务。

“每天都有3至4名志愿者轮班上岗,一年365天不间断。”负责东直门服务站的“星星之火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吴秀敏告诉记者,当年的长途汽车站已经发展为交通枢纽,义务指路的任务更加繁重。

“为了保证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志愿者参与来源更广泛,每个志愿者都进行实名注册、竞争选拔、上岗培训,同时记录每次上岗服务时间、累积服务时间。”吴秀敏说,目前,“星星之火志愿者协会”50余名长期服务的志愿者中有老人,有学生,还有曾经的奥运志愿者……

“星星之火志愿者协会”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是全国136个首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地区之一。在北京,已有170万名志愿者实名制注册,10295名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记录试点等。

“志愿服务记录改变了志愿服务碎片化、志愿信息资源不共享的状况,帮助志愿者与志愿项目之间迅速对接,节约了志愿者招募成本,增加了志愿者服务的可靠性。”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楠说。

道德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如今公民的道德行为变得更加有计划、有组织,并且开始出现“志愿者服务记录”等量化指标和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参与公益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道德建设被自觉地融入日常行动中。

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也将随之走向进步。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会更加关注道德文化,并主动参与道德建设。

“我对于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乐观。”王振耀说,“单纯从现象看,近年来道德失范事件暴露得越来越多,这说明人们对道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他认为,依托于充满活力的年青一代,更加平民化、常态化的道德建设正在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赵琬微、郝静、段菁菁、常亦殊、李俊义)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