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热线能否再“热”一点?
追薪无门时,政府站出来为自己撑腰,无疑让农民工在寒冬里心里热乎乎的。从18个市县电话有17个通畅,记者感受到的是政府作风在切实转变。
然而,这些热线似乎还可以设置得更贴心一点。比如,出于方便农民工拨打考虑,劳动监察部门能否再抽调点人力,或者采取工作人员轮值的方式,让热线在“8小时之外”也能保持畅通?又如,接线人员能否借鉴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实行一揽子接待,免得农民工在不熟悉的政府部门间周旋?记者探访中也发现,个别市县的热线虽然畅通,接线人员态度也很和蔼,但不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个别接线人员甚至有推诿嫌疑。
特别令记者不解的是,当记者亮出采访身份,好几位热线人员连“热线每天大约能接多少电话”“农民工投诉需要备齐哪些材料”这样的问题,也表示“要向领导请示”,并要求记者“列采访提纲,盖上单位公章”。记者提这些问题,只是想配合劳监部门提高农民工维权效率。但愿,如此机械地“走程序”,不要出现在帮助农民工清欠的实际工作中。
大规模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吹来的是政府转作风的新风。但是,好事还得办好办实,转作风关键要看实效。设立“追薪热线”固然重要,但提升热线服务质量尤显重要。(记者 田婷 吴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