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聚焦文化产业繁荣背后民营文化企业的喜与忧

2013年01月17日09:0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玻璃门”“弹簧门”外的“望市兴叹”

目前,我国民营文化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它们像一个个活跃的细胞,鼓舞着文化产业的士气,也如一支支敏感的风向标,测量着文化产业的生态。

从注册时间算起,陈佩斯创建的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已经成立近20年。作为国内最早一家集影视制作、发行于一体的民营影视公司,大道尽管盘子不大,却已从“孤峰独立”走到了“层峦叠嶂”。

作为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的代表,陈佩斯坦言,无论做电影、戏剧,他都是拿自有资金挣多少花多少,靠自有产出运转。“与‘国家队’相比,能够享受到政府优惠的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仍是少数。”

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从文化体制改革中脱颖而出,成为完全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剧团。从苦苦挣扎到良性发展,尽管被认为走出了一条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但团长王红丽告诉记者,他们仍旧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比如,同样是下乡演出,政府对国有院团的补贴上不封顶,演一场就补贴1.5万元,一年能演好几百场,而民营院团要么无补贴,要么补贴得微乎其微,要不断争取才能分到一小杯羹。”王红丽说。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由于政策规定,一些文化企业在借壳上市之前,会让民营企业先全部退出,“玻璃门”和“弹簧门”仍让众多中小民营文化企业“望市兴叹”。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