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君平
2013年01月16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专家认为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减害降焦”研究误导公众
在15日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郑玉新教授、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和世界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甘泉博士提出质疑“烟草院士”的新证据。
郑玉新指出,对产品健康风险和安全性的评价应包括体外毒理学、动物毒理评价、临床人体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阶段,但谢剑平仅采用了体外毒理学评价及最初级的致死急性毒性评价指标(低级别证据)来评价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健康危害,不能得出低焦油卷烟、中药卷烟增加人安全性的结论。将这些研究直接应用于“黄鹤楼”、“芙蓉王”和“红塔山”等卷烟生产,是把有局限性的卷烟危害评估模型超范围滥用,对公众造成误导,为烟草业服务。
秦伯益说,神农萃取液是一种中药,中药加入卷烟进入人体,需要按照中药至少是新剂型的第四类进行申报审批,谢剑平没有向国家报批,这违反了国家法规。
控烟人士认为,谢剑平被中国烟草专卖局树为“减害降焦”学科带头人,并被推荐获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评为院士,是中国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企业推行的“减害降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烟草业推行“减害降焦”骗局的标志性事件。
王陇德说,对低焦油烟草危害的认识,是一个关键因素。吸烟有害健康,99%的人都知道,但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恐怕就没有多少能说得清楚。根据2010年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在中国的调查结果,仅有14%的中国人对于低焦油的危害有正确的认识。
杨功焕说,大众存在很多误区,认为降一点总是好一点,更安全一点。很多人相信低焦油卷烟,认为中式卷烟危害更小一些。过去10年,中国的烟产业“减害降焦”策略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用科学外衣包装,为烟草业误导公众提供虚假证据。与其他卷烟相比,低焦油卷烟销量增长了约10倍。
专家称国际上已证实降焦减害是骗局
低焦油卷烟到底能不能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呢?对此,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据了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门对低焦油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了评价,认为低焦油卷烟不能降低危害。去年11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判决烟草公司承认其欺骗行径,并要求烟草公司声明:“所有卷烟都会导致癌症、肺病、心脏病和早逝,淡味卷烟、低焦油卷烟、超淡味卷烟和天然卷烟无一例外。没有哪一种卷烟是安全的。”
甘泉认为,中国烟草业也在采用和美国烟草业相同的欺骗策略。谢剑平作为国际烟草业前台组织(CORESTA)的中国代表和理事,完全清楚国际烟草业用“降焦减害”欺骗公众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得知这些骗局已被揭穿的情况下,仍然改换包装,以类似的“减害”策略来欺骗中国公众。“低害、降焦、加香”策略是在我国已经生效多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令禁止的策略。
吴宜群说,谢剑平在他的某些著作和课题申请书中,承认他的研究远未能达到减害;而在他申报院士时却吹嘘其研究成果对“降焦减害”的重要贡献。由此可见,谢剑平明知自己的研究有重大缺陷,却有意骗取科学桂冠,严重违反科学伦理道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邱仁宗教授强调,当代科技伦理学要求科学家进行负责任的研究,要求科学家坚持科研诚信的原则。谢剑平所从事的研究完全违背了这两条要求,违背了毒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明确强调:获奖成果的应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和人民健康。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