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王 恬 张 旸 丁小希
2013年01月11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再最勤奋
不再仅为钱打工
● 新一代留学生已经很少为了钱去打工,多数是为了积累经验或者延长工作签证。
● 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刻苦,但勤奋已不再为中国学生所特有。
赴美留学大门的敞开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这种出国浪潮也伴随着诱惑、迷失和挑战。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的小郑和记者见面时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反垄断法》。她对记者说:“哥大法学院的学生太努力了,开学没几天,周末去图书馆里都总能遇到几个同学。他们如果没在学习,就一定是在实习。其实,勤奋刻苦绝不是中国学生特有的,特别是在中国生活条件 日益优越的今天,我相信许多留学生已经注意到了这点。”
语言、成长背景、乃至文化的差异也带了挑战与困惑。
曾在华盛顿读研究生的茅赛峰说,美国学生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团队精神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学生则普遍比较刻苦。
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既面临语言挑战,在工作经验方面也有着劣势。美国研究生大多有工作经验,入学时即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清楚未来的方向,也把之前的工作经验带到课堂上,在讨论式的课堂上勇于讨论交流。注重团队精神的美国课堂上,每个学习团队由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共同面对问题,这对表达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形成主流意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在记者采访的商科留学生里,不少人表示,老师上课时会做一些模拟商业谈判,讲授案例或者穿插一些小幽默,但是每到老师讲一些“美国笑话”时,美国学生笑得前仰后合,中国学生则坐着面面相觑,觉得这些连冷笑话都算不上。中国学生也比较羞涩,通常不会让老师多做解释或者提出问题,等等。
留美学生队伍日益庞大,各式国内中介推介到美国的学生也日益增多,现在留美学生群体更加复杂多样,甚至是参差不齐。
“比起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打工的少了,攀比的多了;竞争奖学金的少了,争先买奢侈品的多了;真正了解美国文化的少了,几年完全混在中国人圈子混日子的多了。”一位2005年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念书的上一代留学生小廖一针见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新一代的留学生已经很少为了钱去打工,多数是为了积累经验或者延长工作签证,而且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有时间多念书。
“我们那一代留学生的优点,大概是更能吃苦,更成熟,更用功。”黄成说,由于美国工作签证的发放量并没有上升,就业市场也不景气,许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形成越来越大的“海归潮”。
毕业选择更多
● 对新一代留美学生来说,“留学”更多是学习机会和生存训练。
● 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大胆创业秀出自我。现在的留美学生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
现在的中国留美学生经济条件变了,留学动机变了,专业倾向变了,毕业打算和就业选择也变了。
来自纽约大学环境专业的谢晓昕说,“过去总用‘深造’和‘镀金’来形容出国留学,但对我们这一代留美学生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学习机会和生存训练,或者是一场人生经历,或者是圆父母之梦。学到真东西就好。”
在纽约某大学学习管理专业的毕沐钫表示,现在中国留美学生多了,学业、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倒是2008年之前的留美学生就学时有奖学金可拿,毕业后还容易找到工作。
2010年从上海来美留学的茅赛峰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研究学院(SAIS)经济与能源专业,在谈及工作打算时说,从长远看还是想回到中国,但短期内希望在国外积攒更多工作经验。美国最强的优势在于人才,尤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人才,美国经济也靠人才。但目前美国经济不振,他的同学中有的在考虑赴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去工作。
在近期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调查中,中国留学生回答留学动机是“美国大学名声在外,回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的比例比其他国家留学生高不少。在记者采访的留学生中,有不少正积极寻找在美实习机会或者是在美短期工作机会。
谢晓昕坦言道:“其实一些留学生努力留美工作并不表示他们不爱国,我毕业后也希望在美工作一段时间,我的一些同学人生规划也很明确,毕竟国内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就业和职场竞争也很激烈。”
90后女生段端2012年6月刚从弗吉尼亚大学本科毕业,见到记者时已经在华盛顿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她在留学时就与美国同学、各界人士交往自如,“中国人和美国人没什么不一样的,平常心交往就好。”她介绍说,“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时正值寒假,她没有回国休假, 而是报名到飓风袭击地区做了志愿者,和美国人一起做社会服务工作。
来自安徽的赵秀秀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公共外交专业,一见记者面就递过来一本精美的中英双语杂志。她主动介绍说,自己是杂志的主编和行政副总裁,还有一名美国男友。
“我2012年初辞去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工作,一心投入到这份‘打造中美文化交流平台’的事业中。我们的杂志,英文部分介绍中国文化、中文部分介绍美国文化,面向期望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和希望了解美国的中国人。”秀秀滔滔不绝地说起工作设想:杂志要开发新产品, 将在华盛顿举办讨论会、舞会等活动,为大家创造对话的平台…… “杂志的前景?挺好的。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美好,只要坚持勇敢向前冲!”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