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人物事迹

第二炮兵导弹专家李贤玉:信息战场的巾帼传奇

2013年01月11日09:2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脚板底下“找法子”

伊拉克战争爆发,让世人震惊于信息化作战的威力。

此时的李贤玉,刚刚担任某研究所总工程师,她比任何人都着急:与世界军事强国比,我们必须昼夜兼程,迎头赶上。

当时,多种型号常规导弹列装部队,指挥系统相互间联不上、通不了,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指战员说这些系统单独用都好使,可联不起来就“白瞎”了。

官兵的话,直捣李贤玉的心窝子。从发射场回来,李贤玉办公室的灯光,经常通宵长明。她带人走遍导弹军营、发射阵地,与官兵摸爬滚打在一起,反复论证,找准需求。李贤玉说:搞科研,不能坐在办公室“想点子”,而要在脚板底下“找法子”。

奋战一千多个日夜,不同型号常规导弹作战指挥的“方言”,被李贤玉和战友统一成“普通话”。李贤玉又专门选择复杂恶劣环境做试验。大雪封山,呵气成冰,她带领科研团队进驻塞外深山3个多月,连续进行试验调试20多次,终于成功。

探路成功,李贤玉又尝试将这种技术向某新型导弹延伸。历时3年,她率先攻克信息快速远程传输难题,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研制的该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用数据说话

李贤玉认为,科研容不得半点虚假,求实是最起码的要求。

有一年,某指挥信息系统建成试用,却因电台自扰成了“摆设”。机关和厂家集体“会诊”,大家各执一词,讨论很快变成争论,争论又升级成为争吵,有的还拍起桌子。

争吵到僵持,大家都把李贤玉当作极力争取的“砝码”。她不急不恼,说“我需要试验,用数据来说话”。几天后,李贤玉拿着试验数据和现场演示走进会场,“原汁原味”阐述利弊曲直,还拿出一套完备的解决办法。

2006年,某导弹旅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李贤玉被点名担任技术组组长。随着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一项项空白被填补,该旅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然而,在一次试运行中,某系统却屡屡出现“数据丢失”,官兵议论纷纷。连夜返京,李贤玉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复查验“病根”,直到次日凌晨终于发现问题。之后,李贤玉马不停蹄,奔赴数千公里外的导弹旅,现场连续试验6个多小时,直到拿到上千组数据,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2003年,她捧回中国科协“求是”奖。大伙儿说,这是个响当当的“求实”作风奖。

(责编:吴思瑶(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