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中国输非洲抗疟药不是假药

占当地市场份额不高,但在防治疟疾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人民网记者  苑基荣  史鹏飞  富子梅  王 珂  成 慧

2013年01月08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疟疾无法根除源于中国假药?

【调查】 贫穷、卫生、气候、缺乏总体防治战略等导致疟疾常年流行。中国抗疟药挽救了数百万非洲民众的生命

疟疾在非洲为何无法根除?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主任、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认为原因很复杂,比如非洲部分疟疾流行国家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防疫体系薄弱,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等。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总体清除战略和措施。

坦桑尼亚食品和药品局代理局长、实验室主管尤古鲁姆对记者表示,疟疾在非洲不能根本消灭的根源在于不能杀死按蚊,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非洲抗疟委员会南部非洲主任厄巴斯说,非洲大陆疟疾暴发很普遍,不能消除疟疾的根本原因是贫穷,人们几乎无力承担蚊子叮咬致病造成的负担。

宋健平介绍说:“疟疾主要是通过携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影响按蚊的因素(灭蚊和防蚊措施)和阻止疟原虫在人体内(药物治疗和预防)发育、繁殖的措施,都是影响疟疾传播的因素。”

华方科泰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市场主管Kissandu告诉记者,非洲地区气候炎热,很难消灭蚊蝇,疟疾常年流行,多年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本不是中国药品进入非洲导致的。实际上,中国抗疟药在坦桑尼亚市场最多也就是10%的份额。

专家介绍,中国也曾有疟疾流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防治措施的加强,基本摆脱了疟疾的威胁。成功的原因是采取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包括青蒿素的贡献)、专业的疟疾防治队伍、高疟区的药物干预措施等,因此,中国对非出口的抗疟药质量与效果同样经得起实践检验。

中国驻乌干达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欧阳道冰告诉记者,中国抗疟药挽救了数百万非洲民众的生命。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开始进入乌干达市场。与西方传统的抗疟药奎宁相比,青蒿素类抗疟药具有使用简便、副作用小、价格便宜、见效快等优点。中国政府自2006年开始向乌干达援助青蒿素抗疟药,累计提供1737790盒抗疟药。这些抗疟药的疗效得到乌卫生部和民众高度评价。其中一种抗疟药Artesun于2012年被乌卫生部推荐为治疗重症疟疾的一线用药,在乌全国进行推广。

Kissandu说,自从以中国青蒿素为主的抗疟药进入非洲以来,非洲疟疾防治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几年前坦桑尼亚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疟疾,去年死亡人数已经降到2.5万人,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药的作用。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思瑶(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