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技创新成为提升
发展质量主要引擎
迟福林
战略谋划对于个人、集体和国家都意义重大,战略决策的成功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由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复杂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抓住发展机遇、应对环境变化的现实选择。
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科技创新战略的选择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引擎,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生产大国”迈向“创新大国”。
以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发展中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以科技创新释放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我国约有2万个小城镇,承载着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功能,目前进城农村人口的50%依靠小城镇吸纳。开发适应不同地区自然禀赋的非农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未来10年,由于存在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存在转型的巨大空间,我国仍将具有许多国家难以比拟的发展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使2万个小城镇的发展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不仅将创造农村地区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而且有助于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应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政策,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一是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激励机制,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向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倾斜。二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突破当前我国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的“重物轻人”体制,形成对人才价值的充分尊重和认同。三是借助科技发达国家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创新环境方面的优势,与其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和机制,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