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咸阳市秦都区的干部除了忙碌,更多了几分紧张。直接原因是因为一件事:在近期的年度述职述廉大会上,“脱稿”汇报、限时述职、现场考问、当场点批同时出现。正念稿的被直接打断,要求脱稿口述;讲指标的被刨根问底,要求从比较中得出结论;说成绩的被令举例说明,清楚到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因什么原因、怎么样做的、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态度不端正、准备不充分、内容华而不实、讲话与本职工作毫不搭界的,被当场严厉批评,会后不仅受到诫勉谈话,还在全区被通报批评。
这一“事件”令干部们震动不小,压力更大。区民政局局长任军锋在会上就受到了追问。尽管当时很紧张,但他觉得“这样好呀!中央的八项规定就是要求这样做。这就逼得你平时工作得更努力、更经心,才能清楚自己的‘长板’在哪里、‘短板’在何处,述职述廉时才能‘闪亮登场’、‘精彩过关’。”
区委书记陈肖坪对这件事的点评是:“会风看作风,作风透政风,政风带民风。你在述职述廉时尽说些套话、空话、不着边际的大话,说明你平时就没有为群众做出实事、好事、解难题的大事,群众怎么会拥护你?”
细节打造,让干部成为形象品牌
“干部品牌”是秦都区对今年转变干部作风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它的具体内涵有四句话十二个字:党性强,品行正,重实干,爱百姓。
企业有品牌,产品有品牌,地方有品牌,干部也能有品牌?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全区上下引起不小的议论,赞成的很多,不解的也不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故意制造概念、哗众取宠。但是,其间发生的一件真事,让大家痛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个字的分量:有位部门一把手中午与朋友吃饭喝醉了酒,下午在办公大院失态,在群众中影响极坏。这位干部因此被降职使用。人们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喝酒是个人的事,但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喝到什么程度、喝酒后做出什么举动,影响到的却不只是个人,而是干部的整体形象。从这个层面上看,“干部品牌”的提出,决不是虚头浮脑的简单概念,而是关系到干部作风转变、党风政风转变的重要课题。
此后,《秦都区机关干部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打造干部品牌”作为全区的一项重大工程,被上上下下一以贯之。各职能部门、各街办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标准化的干部品牌形象要求:组织部对驻村干部要求不坐小车坐公交车,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住富户住穷户,不解决问题不撤岗,“沉下身子,干出样子”。信访干部要求给群众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把椅子、一声问候,让群众在这里“有苦就诉”、“有气就撒”,干部们则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吴家堡办事处服务大厅的党员在“党员示范岗”上,佩戴“共产党员”胸牌,“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的微笑服务,让来这里办事的居民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
品牌工程让秦都区的干部把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个人的形象价值融为一体,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个人的荣辱升迁紧密相联。全区1000多名干部深入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强化砺练。3690名干部深入基层,记民声日记、写民情小结、提解忧方案、办民心实事。7142人次参与大接访大走访活动,走访村民居民6.3万户、企事业单位和商户3125个,受理信访案件77件、办理64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823个,收集意见建议552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