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第二十三章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然而当前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好为人师”的陋习,这些领导逢人遇事不管知不知道、明不明白,总爱在众人面前大侃一番、显摆一回,也不管说得对不对,讲的通不通,而且习惯于用发号施令的口吻来发表观点,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来回应提问。笔者认为,如此“好为人师”,着实有些不妥。
领导干部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能力强,水平高,对一些问题具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在一定业务领域内享有一定的权威,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领导干部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只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不可能成为精通所有业务、掌握全部技能的“多面手”。所以,领导干部如果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在自己不擅长或者不精通的领域仍然以“大师”自居,不分场合的大放厥词、毫无边际的胡吹海侃,出现漏洞和谬误是在所难免的。
领导干部“好为人师”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领导干部代表着某一单位和部门的形象,如果言语不当、见解有误,不仅有损其外在的形象,更有可能危及其潜在的威信,给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被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其言论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指导性,下属会不自觉地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如果领导干部不懂装懂,就有可能出现外行人指挥内行人的可笑现象,如果指挥不当更有可能贻误事业发展。
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大业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其品行素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工作开展的好与坏、慢与快、成与败。因此,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摒弃“好为人师”的陋习,做到虚怀若谷、谦虚谨慎,高调做事、低调为人,该显露的地方要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对陌生的领域要摆正心态,甘当听众,放下架子,从头学起。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赢得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团结班子、带好队伍,齐心协力、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