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18日落幕,全球“掌门人”共商发展之策

全球孔子学院“掌门人”商良策 如何深入融合当地

赵婀娜 张熠 刘岱

2012年12月19日08: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蔡华伟、张芳曼

假如孔子活到今天,恐怕会感叹,自己的声名竟比2000多年前更盛。纵览全球,以“孔子”命名的学院或课堂,遍布108个国家和地区,65.5万的注册学员人数,更令春秋时期的“孔门弟子三千”相形见绌。

不过,历经快速扩张之后,规模趋大的孔子学院也不免遭遇“成长的烦恼”: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如何破解专职教席之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2月16日—18日,全球孔子学院“掌门人”齐聚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把脉疾患,探寻发展。

——编者

版图扩张之猛

“孔子”学院或课堂,平均不到3天开一家

自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挂牌,8年来,在108个国家和地区,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相继成立。有人做过统计,平均不到3天就有以“孔子”命名的学院或课堂开始教授汉语。

对比其他国家,如此扩张速度令人惊讶。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目前拥有70多所分院,平均每年只办3所;德国的歌德学院始建于1951年,目前共有149所,平均每年开办不到3所。

不过,亮眼的成绩单却难掩一些担忧。“评价孔子学院办得如何,不能只看报告上的数字罗列。”有专家表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孔子学院管理者面临的课题。

“我们做过网上调查,当地人对在中国经商的兴趣非常高,但对中国的基础设施、机制体制都很陌生。”在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Nazli Wasti看来,孔子学院不能只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希望发挥信息窗口、沟通平台的作用”。

而这,成为许多孔子学院的新“必修课”。在欧洲,已有65所孔子学院走过了5年,告别初创阶段后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打破汉语、太极拳等传统教学的局限。“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关注高层次的交流合作、推进本土化建设,都是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途径”,有业内人士表示。

而“孔子新汉学计划”也在探索新的路径。据介绍,作为孔子学院力度最大的资助项目,这一计划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青年领袖项目、“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项目、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国际会议项目和出版资助项目。

“目前孔子学院给人的印象接近于文化中心,而非学术机构。”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Basile Zimmermann认为,新汉学计划可以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大量优质人才。

“中国速度并不等同于重扩张、疏管理,强调内涵式发展、提升质量才是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孔子学院院长达成如此共识。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