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罗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罗阳看中国航空人的时代精神

2012年12月14日14:38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罗阳没走,他也永远不会走”

罗阳的办公室,一切都如他生前时一模一样——

书柜里,各类书籍装得满满的;陈列架上,各种飞机模型摆得满满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旁边是一份“12月份工作计划”,水杯也放在原来的位置……

“直到现在我还觉得,罗总没走,就像出差了,过几天还能回来。”他的秘书任仲恺对记者说。

“不单是小任,在很多员工心里,罗阳都没走,也永远不会走。”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说。

长期以来,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空人的生活状态:必须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因为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秘书任仲恺说,罗阳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先到飞机生产组装车间看看,然后才回家。

在沈飞集团公司,不仅罗阳在忙,所有人都在忙。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家人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忙什么。

罗阳的事迹被媒体公开,给许多航空人提供了给家人解释的机会——

程梅,中航工业沈阳所综合航电部书记。她80岁的老父亲住在长春,可她一年也难得回去看一次。父亲不理解,打电话问她:一年到头老加班,到底在忙啥?

那一天,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梅啊,这回爸可知道我女儿在忙啥了!”

说起这事时,程梅在记者面前泪流满面……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这样一些年轻一代的“沈飞人”——

一次,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技术装备中心的员工们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

一次,为了加快某新型飞机研制进程,一位年轻的妈妈昼夜坚守科研攻关一线,4岁的孩子生病住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电话里对孩子说:“坚强点,不哭啊……”

如今,罗阳走了,更多的“罗阳”依旧在岗位上战斗。

看,车间里焊花飞溅;听,试飞场上战机轰鸣……(记者 刘建伟 费士廷 柳 刚)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学习动态·体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