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中国梦 报国魂——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记者  白天亮  何 勇  辛 阳

2012年12月10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苦干——

“他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罗阳,你太累了。”11月25日,分别17天后,妻子王希利终于在抢救室见到了丈夫,只是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罗阳真的太累了。

这是他最后的行程——11月17日22时,参加完珠海航展的他返回沈阳,没来得及回家看看,就连夜赶到舰载机所在基地。在那里,他把应急保障团队成员召集来,对舰载机进行又一轮细致检查,直至18日凌晨3时。早上,同事们起床,发现他已在岸边观察天气。

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这一天,他对相关环节全面监测,几乎不曾停下脚步。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他留下的最后一本笔记里,记满了数据和规划。舰载机降落,外人看到的是雄健的身影,航母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不是。他总想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

他是拼了命在干。

罗阳不是只会工作。他是排球健将,爱下围棋,喜欢音乐;他有个和睦的家庭,年轻时工作任务没那么重,每到周末他常带着家人出去游玩。他更知身体重要。在沈飞,他确定了员工每年体检一次的计划,重要岗位员工一年体检两次。 

但这些年,现实真的不允许。

——搞航空太难了,不下功夫苦干,只能是一无所获。

舰载机项目启动时,国内完全是空白。获取国外现成的技术,想都别想,即使是资料也搞不到。造出来、飞起来、落得下,成千上万个环节,都是未知领域,都要绞尽脑汁去钻研。

许多行业,搞不出精品,可以降低标准搞个普通的。航空不行,要么是满分,要么就是零分。作为总指挥的他必须“接招”。调集资源、组织攻关、寻求兄弟单位帮助,不知调了多少次、试了多少次,终于拿下这项核心工艺!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厂部,常常就站在员工身后。

一个歼—15累不垮罗阳,这只是近年罗阳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多个重点型号中的一个。

——任务太紧迫,不抓紧时间、倾力投入,就会拖后腿。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想必感到了疲惫。但他挂在嘴边的,还是航空人爱说的那句——“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