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 盘 任胜利
2012年12月04日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政府为何要跟坟头过不去?
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
数据显示,2011年周口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4.7亿公斤,居全省第一位。周口市人口密度更大,素有“九里十三庄”之称。全市人口1238万,耕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很多县(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与之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全市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5万亩。
询问当地人,有人说前些年,每当早春时节,站在路边放眼望去,田野里尽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坟头。
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不增加,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有的农民已经把道路两边的路肩都种上小麦了,惜地如金。现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殡葬改革的村,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殡葬改革在一些乡镇之所以进行得比较快、比较顺利,说到底还是群众理解。
项城市南顿镇花园村农民马玉福的话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以前坟头多,收麦每亩多给20块钱,开收割机的都不愿意干。”
据介绍,周口是河南省政府明确的亡故遗体火化区,可资料显示,1999年河南省就提出5年内在全省普及火葬,但直到10年后,全省火化率也只有50.4%,周口仅为36%。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就是部分地区农村的殡葬改革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3年计划为何要1年完成?
群众要求“要下雨都下雨”,要平大家一起平,别你先我后,谁也别特殊
今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周口市委书记徐光介绍,鉴于这项工作比较敏感,周口一开始就非常审慎,多次组织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到江苏、江西、浙江等殡葬改革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又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举行专家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殡葬改革的方法步骤反复论证,确立了“科学规划、完善设施、示范引导、惠民减负、和谐推进”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惠民政策全覆盖、遗体火化全覆盖、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平坟复耕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今年初,周口市在商水县进行殡葬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至7月底,该县新亡故人员遗体火化率实现100%,平迁坟头2万座,实现试点区域内20.5公里、主干道沿线6万亩粮田内无坟头。商水县民政局局长李多义说:“工作很顺利,县里没有发生一起强行火化、强制迁坟、调动机械平坟事件。”
商水县练集镇朱集行政村一组村民梁安生说:“一开始也有人想不通,乡里开了动员会,宣传车开到村里,干部家也都带头先平了,我们想想也就没啥,对俺庄稼人来说平了坟多点地,能多打点粮食。我们十里八乡的,也没听说因这事抓人打人。”
商水县试点后,周口趁热打铁,为了赶农时、避免损坏庄稼,在秋收后种麦前,加快了推进速度。实际工作中,群众要求“要下雨都下雨”,要平大家一起平,别你先我后,谁也别特殊。这样,大家都平了起来,不长时间就平了200多万座坟头。
周口市民政局长孟庆武说,按照每千人一亩地的标准,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殡葬惠民政策,遗体接送、火化费用每具600元由公共财政负担,还免费为新亡故人员和迁入公墓者提供骨灰盒和墓穴。
郸城县、鹿邑县等地还明确了“达不到复耕目的不平”、“不建好公墓不平”、“坟主人不在场不平”等要求。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