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书博览>>《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功的》图书连载

改革开放的成功密码

2012年11月30日09: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功的 》;作者 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1%;同时,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日趋繁荣,社会稳定,民众的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何在?进一步言之,中国的改革能在与同时期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对比中脱颖而出,其独特的成功密码是什么?这是中国国内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外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内国际学术界对此作出了多种回答,给出了视角迥异的解释。但事实上,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理论解释来予以概括。虽然如此,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并不是不可解的“谜”,这个成功密码是既复杂又成体系的。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中国自19世纪中期以来长期处于战乱频仍、内外交困的环境中,国家外侮不断,经济凋敝破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了完整的民族独立,结束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真正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扫清了障碍。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任何改革都要具备的必要条件。自19世纪中叶国门打开之后,中国各阶层的先进分子不断地尝试各种救国救民的改革方案,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这个基本保障。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启动的30年间,中国既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然而即便在最为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仍然保持着统一,国家政权的根基仍然坚固。正是因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才有了启动的前提和基础,才有了必要的政治保障,民众也才有了在改革大潮中一显身手的社会平台。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明确指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人民群众可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基础性前提。

其次是作为执政者的中国共产党有效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战略勇气。当历史的脚步迈入 20 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如果不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改革旧思想、旧体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速自身发展,中国就只能游离于“地球村”之外。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在进入60年代后急剧恶化等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是在几近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封闭状态下建立的传统经济体制,呈现出与世界通行的现代经济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反映了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严重束缚:高度集权的经济掌控模式无法与主体平等的法治化经济相接轨,自成体系的封闭性经济架构无法与分工合作的全球化经济相适应,低效率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无法与效益至上的企业化运作规则相合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顺应全球化潮流,以破旧立新的战略勇气,逐步摆脱教条式的社会主义思想束缚,对内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主动开放,成功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革开放启动之后,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迅速扩大,中国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有利契机,校正国内要素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加入国际组织,中国一方面利用国际规则保护和发展国内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形成的“竞争效应”和“规则意识”反推国内改革,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加快破除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实现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有效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主动破除思想束缚并进行大胆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无法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的。

(责编:乔业琼、李放)


相关专题
· 群书博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