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两家野味餐厅偷偷宰杀出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猕猴,偷食大雁、獾猪、竹鼠等野生动物,其中一家餐厅挂着“抚州市公务消费定点商家”的牌子。据老板介绍,这块牌子由县“三公”消费办公室颁发,“就是公款吃饭、公款旅游、公款用车,‘三公’消费。”记者已证实这块牌子是真的。
一家以屠杀野生动物为主的餐厅,居然被授予“抚州市公务消费定点商家”,可见当地的官员对野味有多么的喜爱。相对45天催大的速成鸡、添了瘦肉精的瘦肉猪,深山打来的野生动物确实好吃也安全,老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更别说高智商的官员们了。看多了官员爱美女官员爱奢侈品,本人对官员爱吃野味的的癖好一点也不惊奇。而让本人惊奇的是,“三公经费公开”这把“利刃”马上临头上了,官员们公款滥吃滥喝竟然一点都不害怕、一点也没收敛。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已有两年了,省市及以下行政单位也即将提上日程,面对这些“威胁”,官员们不闻不顾,俨然给了“三公经费公开”一记耳光。“三公经费公开”之所以约束不住官员,说明它并没有杀伤力。没有杀伤力,也暴露出“三公经费公开”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两年各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有数字无细节、流于形式,公众无从监督。公众在经费支出不能找问题,就找不到有问题的官员,滥用挪用三公经费的贪官就得不到惩处,如此公开官员们当然不怕。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即使“三公经费公开”来到了家门口,学习一下中央各部门公开的套路,只给出一批大体的数字,让你看不到细节,摸不着头脑,“三公经费公开”同样没有杀伤力,一样达不到监督的效果。事实上,这两年公开三公经费的政府部门很多,但是能找出问题的却很少,被处理的官员更是少之又少。
如此的“三公经费公开”形同虚设,公开不公开没有什么两样,官员们当然不理不睬。如果真想让“三公经费公开”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三公经费公开”必须深化、细化,让数字精细到每一笔款项的支出。公众有帐可查,有病可纠,试问哪个官员还敢滥吃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