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不公平竞争”:做不了科研教学的申请了也不批
记者:8位处长和原来一些掌握学校资源的领导干部辞官从教后,会不会对学校能否兑现政策有顾虑?另外,其他普通教师是否担心由于这些处长过去的岗位、人脉等资源优势,而与他们构成不公平竞争?
韩延明:好的政策必须保持连贯性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保持“辞官从教”效应的关键是消除后顾之忧,我们对8位处长不是辞掉后就不管不问了,所有的待遇确确实实是最优惠的。网上关于不公平竞争的议论我们也注意到了。实际上,这8位处长和跟着辞了职的8位科长,原本就是科研、学术、教学能力很强,曾经或一直保持有重大成果的骨干,他们主动“辞官归教”,虽然对管理工作有一定损失,但对于我们推动的“四个导向”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他们个人的价值也重新得到展现。本来适合做管理而做不了科研教学的,即使申请了我们也不能批,不是二流三流人才而是最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我们才批复。
确保改革效果: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去竞聘
记者:临沂大学以优惠政策、优良生态刚性或柔性引进了很多高端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和教学科研一线岗位给以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是否会引起比例更大的普通教师人群或“权势”更大的管理岗位人群的反感、抵触和反弹,最终抵消或削弱改革的效果?我们知道国内一些力推改革的高校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丁凤云:这个问题临沂大学处理得比较好,我觉得与一系列思路、定位有关系。我担任党委书记后,首先向全校提出了“和为贵,学为先,师生为本,事业为重”的指导思想,在制定与实施政策时,采取“存量不减,增量拉开,鼓励贡献”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政策的出台经历了“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的几次反复,通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第三,竞聘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没有限制、阻止任何人,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去竞聘。
韩延明:除了丁书记说的三点,我觉得还有两点。一、我们在引进外来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非常注重对校内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如我们专门出台了《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给予读博期间照发工资、最高报销两万元学费等待遇。二、我们重视对师生员工思想的统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提出,所有的干部都是为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服务的,大学里是最不需要官的地方,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是为教授搬板凳的,而不是指挥教授搬板凳的。我和丁书记聊起来,特别感谢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记者 马兴宇 刘小兵 赵秋丽 彭景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