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在听取汇报过程中,李克强要求官员不要念稿并即兴提问,让经常出席国务院会议的地方领导同志深刻的体会到,参加李克强副总理主持的会,仅准备好一份发言稿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深入、详尽地掌握自己所负责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官员不禁感叹:“只会照本宣科的官员,在这里不好混了。”(11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当前,在一些干部甚至是部门领导身上存在着一种“混官场”的作风,他们在日常工作当中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对业务学习毫无兴趣,对工作成绩漠不关心,遇到问题能避则避,开会时只会照本宣科,考核时“凑合”就行。这种“混”的习气一旦扩散开来,一方面会降低部门办事效率,导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阻碍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极易滋生享乐情绪,使干部工作懈怠,失去开拓进取的研究精神,干部队伍战斗力减弱,同时也不利于干部自身的发展。李克强副总理强调“要求官员不要念稿”,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能力的要求,也是对“混子”官员的一种警示。
要想防“混”于未然,首先需要从提高干部的素质入手,通过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学习、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在职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建立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使其能够自觉地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思想上杜绝“混子”干部的出现。
要想防“混”于未然,同时应该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日常监督、定期考核等办法措施,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民主监督网络,发动单位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监督,堵上管理制度的空子,使“混子”干部无处可逃,对于查实的“混子”干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在制度上保证“混子”干部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