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10: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那是2005年9月的一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小米阳放学一回家就喊肚子疼,转天就开始双腿水肿、起血泡、大口吐血。陶姐赶忙和丈夫将孩子送到镇医院,但是半个月过去了,病情仍未好转。想到自己小时候因误诊造成的终身残疾,陶姐坐不住了。怀揣借来的1万元钱,她和丈夫带着小米阳来到了天津市儿童医院。经诊断,小米阳是重度过敏,需要住院治疗。陶姐忘了自己是残疾人,天天坐在轮椅上陪着女儿。“最怕拿不出来每天400元钱的治疗费”,为此她盘出了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小卖部,但仍只是杯水车薪,想看好小米阳的病还远远不够。
已经为孩子倾其所有的陶淑凤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伤心的母亲此刻只剩下在病房外默默滴下的眼泪。恰巧这一幕被医生看见,陶姐的善良与爱感动了医务人员,他们在慷慨解囊的同时还联系了媒体,一时间好心人甚至把捐款直接送到了病房。接过这些捐款,陶淑凤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些好心人,那时就告诉自己,以后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后来,小米阳病愈之后,她的亲生父母联系到了陶淑凤,但小米阳哭着抱住陶姐,“我哪儿都不去,您就是我妈妈!”
【镜头三】
乡亲们都劝她去医院好好看看自己的病,再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下,陶姐却另有打算。她笑呵呵地说:“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要把义卖鸡蛋捐款的行动一直坚持下去。”
2006年春节前夕,陶淑凤带着大病初愈的女儿回到家中。家徒四壁、久无炊烟的土坯房也像一个穿着单衣的孩子,在寒风中孤单伫立着。“感觉年都过不下去了!”正在陶姐一筹莫展时,村支书带着全村人凑的3000元钱上门了。“乡亲们也都不富裕,这份情比金子还贵。”陶淑凤眼中含满泪水。没有了小卖部,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断了。正在陶姐为以后的生计发愁的时候,一对从市里赶来的姐弟把在村里投资的养鸡场送给了她。大家雪中送炭,让陶姐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年春节,陶姐全家搬进三间半破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一家人住的水泥房紧挨鸡舍,连窗户都没有,阴冷潮湿让身体残疾的陶淑凤时常全身酸疼。柴鸡每天夜里刚过两点就开始打鸣,午夜才睡下的一家此时就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满脸沾的都是羽毛。”陶姐感慨万千,“第一年冬天鸡蛋就被冻裂不少,多亏一位好心人帮忙联系了市区的一家公司,将鸡蛋全都收购了。”
经过苦心经营,养鸡场在第二年春天走上了正轨,乡亲们都劝她去医院好好看看自己的病,再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下,但陶姐却另有打算。“这么多年始终有好心人帮我,我也要去回报社会和这些好心人。” 陶姐笑呵呵地说,“我虽然残疾,还有5万元的欠款,但蜗牛也能走得远,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我心里高兴!”
2011年,陶姐加入志愿者组织。这年10月,为救助一名患黑色素痣的3岁幼儿,从没出过天津的陶姐带着140多箱鸡蛋进京参加义卖,几天后又参加了一场为天津市孤儿院筹款的义卖。从那时开始,陶姐和家人决定,每卖一斤柴鸡蛋就捐出2元钱。截至2011年总共捐出了8000多元。为了给患病的孩子补充营养,陶姐还经常去北京、天津给孩子们送些柴鸡蛋和营养品。“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要把义卖鸡蛋捐款的行动一直坚持下去。”
今年8月,为了给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两岁男童筹集手术款,陶姐开始了在京津两地的第十次爱心义卖,却因为忙乱误将已挑出的硌窝蛋当成好鸡蛋装箱。得知消息时,陶姐正在去北京参加义卖的路上。但她仍不假思索地打道回府重新装箱,还向已经提走鸡蛋的爱心人士挨个道歉,承诺更换。陶姐认真地说:“咱不能让人家奉献了爱心,还没买到好东西,更不能因为这3000元钱就没了诚信!” (记者 靳 博)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