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开创高校社科发展新局面

2012年11月23日11:0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十八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人民大学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理想信念为旗帜,凝聚师生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增强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师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旗帜下。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进事业健康发展。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处理好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保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人民满意为尺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的福祉。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办学的价值尺度,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培养厚重创新人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厚重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路线图,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以服务现实为导向,建设国家一流智库。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将发挥优势,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国一流智库,努力推出更多有针对性、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

  以传承创新文化为使命,助推文化强国建设。大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要依托传承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取决于青年教师队伍。我们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关心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

  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建设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教授 孙正聿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明确理论使命,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明确理论使命。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和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就是系统地阐述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就是要有理有据地回答当代中国为什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努力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会永葆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深化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敏锐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捕捉和发现时代性的重大问题,并以理论的方式直面现实,才能真正地推进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实践。

  推进理论队伍建设。一个国家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水平,取决于学者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形成的理论创造力。我们要学习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姓钱不爱钱”,“离经不叛道”。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严肃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不背离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不背离面向现实的理论旨趣,不背离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不背离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在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责编:李晨阳、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