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似乎只有在书面上或者上层领导会面的正式场合能够见到“同志”的称呼,非正式场合,还是称呼为“兄弟”的更多些。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变化,但深层次上,却是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淡化、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渐长的表现。
党员领导干部热衷“兄弟”一词,无外乎几种用意。回避官阶等级,示人谦虚;感觉“兄弟”较“同志”更随和,称呼上不摆官架子、低调,示人平易近人;把基层群众等同视之为兄弟,示人亲民爱民;从称呼上显示与群众习惯相同,示人与群众打成一片。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兄弟”一词说到底属于非官方称呼,自古以来或多或少带有小兄弟圈子和江湖风气的色彩,兄弟称呼的流行,使同志之间去纯洁化、高尚化而趋庸俗化和复杂化,潜移默化形成了圈子和“小团体”,也不可避免地淡化党的意识和理想信念。
人际间的称谓,是人际方面的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化,是人际关系在语言上的表现。“同志”,这一称谓是神圣的,首先,它竖立起了一面立党为公的旗帜。共产党不是朋党,不是帮会,不能称兄道弟,更没有龙头老大。“同志”一称,排除了立党为私的朋党意识和帮会意识。“同志”一称,标识着凡是出以公心,有着共同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崇高志向而奋斗的人,都聚集到了一面旗帜之下。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还专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中,我们更应该叫响这个称呼,不应热了“兄弟”冷了“同志”,党建部门也应该把“同志”和“兄弟”的冷热作为一张作风建设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脉搏,以“同志”为药引,配制出加强作风建设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