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陕北油田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是油田公司分管基建、后勤的副经理、副总工程师,却也是收受530万元贿赂款的被告人。5日上午,63岁的李兴坐上了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被告席。(据11月6日《西安晚报》)
正所谓“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据案件审判长介绍,“该案是典型的‘59岁现象’。”李兴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到陕北,数十年来,从一线工人到干部,从处长到副经理,工作兢兢业业,还曾多次受工伤。但2006年,当时57岁距离退休仅剩3年的李兴却触犯了法律,令人惋惜。
审判长所提到的“59岁现象”,是中国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一批有权势的人物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一种现象。现年63岁,曾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田股份公司副经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现已退休3年的李兴,正是在自己57岁那年“伸出”了自己不该“伸出”的手。
然而,正像古人所告诫的那样,“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是包不住火的”、 “雪里是埋不住死孩子的”,在李兴退休3年之后,反腐利剑仍然把他钉在了腐败的耻辱柱上。这真是“晚节贵如金,老泪洒黄昏;阶下悔恨泪、滴滴警人心”。
在笔者看来,走上今天这个死胡同,肯定不是李兴的初衷,他从一名北京知青到石油工人,再到一般干部、处长、副经理,是经过艰苦磨炼、长期锻炼出来的,他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自律意识并不比任何人差,否则,他不可能从一线工人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副经理这个岗位。但为什么到了临休之时,却思想蜕变来了个最后的“疯狂”呢?为什么没能把“清白”之身一直保持到下去呢?为什么非得用最后的耻辱来玷污余生的光阴呢?
究其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李兴的心理不健康因素潜伏已久,再加上快到退休的时候受到“客走茶凉”的刺激,从而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失衡心理,最终被金钱所击倒,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而细想想,像李兴这种“堕落模式”,在落马贪官中并不是少数,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感到自己职务到头了,没有奔头了,生活平淡无奇了,万事索然无味了,于是乎,便寻求“堤内损失堤外补”,仕途失意“钱途”得意,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导致了各种退休前的“疯狂”。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李兴的“堕落模式”,再次警醒我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和一劳永逸的。因而,越是临近退休,越要廉洁自律,如同走钢丝,步步须慎行。即使是退居二线,也要注意保持“晚节”,宁走百步远,不留一念贪。只有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地位观,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考验和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慎终如初,善始善终,给自己的晚年赢来霞光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