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转型转轨,突围突破突进。”这是任仲平发表在党网上的重要文章《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中几个经典的主题词语,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在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发展大背景下,由以物为本、以权力为本、以享受为本向以人为本、以法律为本、以奉献为本的观念转变,由以集权、人治为主要特征的臣民社会向以民主、法治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的社会体制转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
首先说观念转变。观念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是手足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命运,从宏观方面说,决定国家的命运;从微观方面说,决定着贫富的差距。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中国航空母舰的掌舵人,转变观念关键是强化科学发展观,更新执政为民的理念,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信念,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从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其次讲社会转型。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社会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和自然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目前单一的、粗放的发展向科学发展的转型。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表现在不同阶层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有了较为完善的表达机制,尽管其愿望要求和结果实现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
再次言经济转轨。现在的中国就是处于经济转轨关键时期,要从单体向复合体、计划向市场、最终向世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迎合世界发展的步伐。经济转轨滞后于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是本来能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利益分配,却由于政府公权的侵入而使得现有分配机制扭曲,受损利益团体对主持利益分配调解的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质疑。
应当清醒地看到,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似乎越来越尖锐的根源,就在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不匹配上,或者说,经济转轨在相当程度上落后于社会转型,抑或说,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滞后的经济转轨来实现。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承受社会冲突之重。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犹如中国发展之双毂,一大一小不均衡必将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甚至会使发展脱离既定轨道。
总之,三转是发展中国道路的三思之行。特别是短短的十年,通过转变转型转轨,我们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所经历与所收获的,都将汇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我们必须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转变,关键就是强化新导向;适应转型,实质就是适应新变化;自觉转轨,要义就是体现新要求,进而完成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这是中国未来的思考课题,更是人民明天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