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嘉宾访谈>>访谈实录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实录:中纪委监察部执法监察室副主任孙怀新谈执法监察

2012年11月06日16: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央纪委监察部执法监察室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兼副主任孙怀新

[主持人]:第三个网友的提问特别的可爱,这位网友说执法监察部门,实际上每天做的,按老百姓说的话是做得罪人的事,无论是环保领域、水利建设领域、土地领域,还有工程施工领域等等,我们都要去开展一些执法监察的活动,让市场更规范,让方方面面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能够有序进行。这些事情在进行过程当中,显然会遇到一些阻力,网友在问,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阻力?遇到阻力,我们怎么办呢?怎样应对呢?网友提得非常好,很关心执法监察人员的工作。

[孙怀新]:谢谢这位网友的关心。我们执法监察工作确实经常要处理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说应急办通知我们哪儿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了,我们深更半夜都得去。也会面临一些难办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处理问题,我们一直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依规作出定性和处理。至于说在个别情况下、个别案件的处理中,应当说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也有认识和看法上的不一致,就是这位网友说的阻力了。特别是在责任人员的处理上,会有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两方面去做。一方面,我们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有时候要敢于碰硬,要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是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做的就是这个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意沟通协调,争取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使大家说真心话,多方听取意见,这样使我们的工作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主持人]:一方面我们得有高度的责任感,依法来做事情。同时,在做事的时候,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沟通好方方面面,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和效率。第四位网友的问题是,您觉得当前我国基层执法监察的难点在哪里?

[孙怀新]:这个问题好象问得很专业。

[主持人]:可能是一位执法监察人员的问题。

[孙怀新]:可能是我们系统的同志问的。

[主持人]:问的是最基层的执法监察工作有哪些难点。

[孙怀新]:我每年平均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地方出差,根据我个人接触基层监察机关干部的感受,我感觉到基层执法监察要说难,不难在技术问题上,而难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个工作到底难还是不难,顺利还是不顺利,取决于基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不是真心坚持科学发展,是不是真心搞党风廉政建设。因为纪委是协助党委抓党风,监察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在目前,的确有少数地方科学发展的理念并不牢固,在执行中央和上级决策上打折扣、搞应付。所以对监督检查的事项是消极应付的,甚至明确要求监察机关为违法行为开绿灯、保驾护航。在这种情况下,执法监察的工作环境就很不理想了。

第二是监察机关的被动职能错位。

[主持人]:这怎么讲呢?被动的职能错位。

[孙怀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一些职能部门,重权轻责、重审批轻监管,平时不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等到了问题成堆难以解决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想办法把监管机关拉进来,让监管机关介入,把我们监察机关推到一线,让我们监察机关做了大量份外的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工作。

另一种,现在少数地方的政府负责同志,我说的是少数,不是普遍现象。也经常在征地拆迁、大项目落地等等工作中把我们监察机关放在一线,把监察局长放在一线。一直到目前,尽管我们一再明确要求,但仍然有些地方的政府负责人,甚至是党委负责人,要求我们监察机关到现场,比如说项目招标投标的开标现场,比如土地出让的竞买现场,去实施所谓的现场监督。我们监察机关不仅不可能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因为现场只是一个环节,更主要的是淡化了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的责任,将来一旦出了问题,责任是说不清的。

第三,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越往基层越突出。因为从中央到基层,需要监督落实的事项是越来越多,中央有要求,到了省里,除了中央要求以外,加上省里的要求,到了县这一级,就是四级政府领导的要求。但是,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是层层递减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县一级的纪委监察局在一块儿20多个人,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有时候两到三个人,这两到三个人还要做纠风工作和效能监察工作。可以说任务层层加码,力量层层递减,所以基层从事执法监察工作的同志,应该说是常年超负荷运转,工作非常的辛苦。我有的时候到地方,看这些同志那么辛苦,但是依然认真地完成好本职岗位的工作,确实很受感动,很尊重他们。

[主持人]:他们是履行自己责任的非常忠实的体现者。网友最后一个问题,又谈到了关于腐败,我们网友对反腐败是非常关注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党在反腐败的力度方面和决心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成效也非常显著。但是,有些公众,比如这位网友觉得和公众的期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他认为“前腐后继”的现象还在出现,缺的不是制度,而是落实。所以他特别想问一下孙主任,在反腐败问题上,怎样通过执法监察工作,让它真正的落到实处。

[孙怀新]:坦率地说,我不太同意这位网友的观点。既然是沟通,大家可以彼此交流。

同样的问题,不断地、反复地发生,肯定有规律性的东西隐藏其中。“前腐后继”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了制度不执行,是一个原因。但是我觉得当前更主要的原因,是制度缺失导致的。目前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没有达到法网严密的程度。

前腐后继的典型案例,可能要算某个省四任交通厅长因为腐败问题倒台进了监狱。五任交通厅长四任因为权钱交易栽倒,留给我们的肯定是一个制度缺失方面的思考和警示。比如,工程招标,这个项目招标长期是在该厅的管理范围内体内循环的,表面上看,厅的招标管理处,项目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之间是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但是在该厅的大环境下,厅长对招标处、代理公司、项目公司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他可以左右招标结果。在这种权力格局下面,不出事是不正常的,出事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说招标过程中的具体制度,漏洞就更多了。有些项目的评标过程,不是由评委独立评审,而是像在开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会,在这种具体制度下,不出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我觉得谈反腐倡廉的问题,谈前腐后继现象的预防和治理问题,恐怕还得放到一些具体的环节、具体的领域、具体的制度上来观察和思考。最后还是要落到具体的制度建立上来。就具体的个案而论,没有制度的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的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泛泛的讨论没有多少说服力。

[主持人]:好的,谢谢孙主任,今天孙主任对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的内容作了非常全面的介绍,而且也跟我们的网友朋友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非常感谢您。

[主持人]:亲爱的网友们,这里是“科学发展 清廉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第二场在线访谈,今天参与我们访谈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执法监察室副主任孙怀新同志,刚才孙主任和大家作了非常全面的交流,感谢孙主任做客人民网,谢谢。

[主持人]:亲爱的网友,今天的访谈就进行到这里,咱们下次的节目再见。

(责编:陈惠照(实习)、赵娟)


相关专题
· 十八大专题报道
· 嘉宾访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