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都团区委:菜单式服务全面推进“希望村塾”建设

2014年09月26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字】:希望村塾,菜单式服务,立体化宣传,关爱行动

一、项目背景

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转移到城市,留守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团区委牵头建立大学生村官团工委,成立志愿服务队,吸纳有知识、有能力、有意愿在基层一线为孩子们提供帮助的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加盟。通过以希望村塾为载体,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程方案,彰显人文关怀。

2、项目可行性

配套资金:每个希望村塾由团委“希望工程”基金每年资助5000至10000元,连续资助3年。

工作团队:本项目以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为主体,兼容社会公益志愿者,其中骨干志愿者8人,常态化志愿者60多名。主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旨通过青年人的积极行动,号召新时代的年轻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曾多次受到市、区级荣誉表彰。

活动能力及既有经验:团队成立以来,已在4家“希望村塾”开展公益活动2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达50小时,其中从未出现事故。团队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独立开展过自护教育夏令营、传统文化比赛等重要公益活动,曾多次受到市区主管部门表彰。

3、项目创新性

“希望村塾”项目借助于“四有一责”建设中形成的功能较为完善的村(社区)部,一室多用,拥有独立活动阵地,每年由地方团委希望工程提供专项资金。受助群体主要通过当地学校、各村(社区)等推荐,收集符合接纳条件的关爱对象,并依据现有的志愿者力量安排关爱对象进驻“希望村塾”。

志愿者团队人员充足,经验丰富,平均每月可提供2-4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内容方面,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本地文化特色以及关爱项目,定期设立国学讲堂、古筝、书画、舞蹈、电脑、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多个服务项目,寓教于乐,激发关爱对象的学习兴趣,受到受助群体及家长的认可及好评。

二、项目方案

1、项目主要内容

“希望村塾”以传承和弘扬国学传统文化为使命,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纯公益性的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课外学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

2、实施地域、受益对象

本项目致力于服务江都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通过以希望村塾为载体,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程方案,彰显人文关怀。亲情陪伴,温暖关怀,让爱传播,让心感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同时,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公众关注、关爱、关心留守流动儿童。截止2014年8月,江都区已建立希望村塾4家,投入资金3万多元,招募常态化青年志愿者60多名,短期青年志愿者200多人,惠及关爱对象400多人。

3、项目进度安排

“希望村塾”建议后,通过当地学校、各村(社区)等推荐,收集符合接纳条件的关爱对象,并依据现有的志愿者力量安排关爱对象进驻“希望村塾”。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本地文化特色以及关爱项目,定期设立国学讲堂、古筝、书画、电脑、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多个服务项目,寓教于乐,激发关爱对象的学习兴趣,平均每月2-4次志愿服务活动。“希望村塾”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教育、心理、医学等专业领域志愿者给家长以指导。

资金方面一部分由团区委“希望工程”基金对每个“希望村塾”每年资助5000至10000元,连续资助3年。另一部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爱心募集,用于改善村塾的条件、购置必要的用品、资助特别困难的儿童以及各类活动支出。

三、主要做法

1、区域化团建。团区委结合走听转办活动,先后走访了园区附近的基层团组织,充分沟通交流建立区域化团组织的思路和想法,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提出以工业园区所在地村(社区)为中心,将团支部升格为团委,将园区周边区域内团组织纳入村(社区)团委管理,由园区所在镇团委班子分别挂钩各基层团组织,担任团建指导员,实施业务指导,形成“区域化大团委”格局。

2、制度化运行。“区域化大团委”建立以后,团区委选择合适的场所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希望村塾”,通过希望工程、青商会等团属资源,募集专项资金。村塾内配备电脑、运动器材、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为园区周边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课外学习和活动的乐园。团区委经多方交流,制定出台了“希望村塾”活动室配备标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告家长书等基础性规章制度菜单,以确保“希望村塾”的正常运作并明确工作人员与家长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菜单式服务。团区委以各镇为单位,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发挥微博、团属网站、传统媒体等平台,招募乐于奉献、多才多艺、有教育经验的退休教师、热心市民、大学生村官等担任“希望村塾”义务辅导员。通过当地学校、各村(社区)等推荐,收集符合接纳条件的关爱对象,并依据现有的志愿者力量安排关爱对象进驻“希望村塾”。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本地文化特色以及关爱项目,定期设立国学讲堂、古筝、书画、电脑、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多个服务项目,寓教于乐,激发关爱对象的学习兴趣,并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教育、心理、医学等专业领域志愿者给家长以指导。

4、立体式宣传。2013年8月全市首批“希望村塾”建成以来,团区委注重争取各级媒体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为了增强宣传影响力,团区委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宣传方式。针对保守型人群,在机关、学校、企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驿站等场所进行广泛宣传;针对拇指达人型人群,以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为重点积极宣传报导已经和即将开展的服务活动,以此引领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吴江“希望来吧”中,努力形成“我志愿、我快乐”的社会氛围。

四、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希望村塾”以传承和弘扬国学传统文化为使命,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纯公益性的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课外学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希望村塾”建设以来,惠及人数不断增多、相关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效益逐步凸显,日益成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新家园。

关爱对象方面,使受助群体体验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去欢乐。

团队成员方面,通过前期的组织安排及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家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方面,引起当地青年的积极响应,使他们踊跃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引领社会正能量。同时,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想法,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下一步,江都团区委将加强“希望村塾”建设和“关爱行动”工作力度,在全区形成共同关爱农民工子女成长的良好氛围,改善辖区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