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碧水
7月26日,浙江杭州市,全国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优秀中职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04级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毕业生浆兆悦在分享自己的收藏经历本报记者 赵迪摄
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7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举行,与面向普通高校本科、大专在校生的“挑战杯”不同,“挑战杯——彩虹人生”首次面向高职、中职在校学生。
但在浙江,职业学校学生6年前就开始了自己的“彩虹人生”。2007年起,浙江每两年举办一次“职挑”,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四届杯赛,有524件作品进入省级决赛,吸引了近7万名学生参与,是目前浙江职业学校中级别最高、普及面最广、参与学生最多的竞赛。
团浙江省委书记周艳认为,“挑战杯”培养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在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组织才能的同时,也扩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视野、科研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职业学校“量身定做”
浙江现有独立建制的职业学校492所,其中高职48所,中职444所,在校学生规模128万人。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后出现的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影响到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2007年,借鉴普通高校本科、大专在校生“挑战杯”的成功模式和竞赛经验,被称为“彩虹人生”面向职业学校学生的“挑战杯”赛在浙江正式启动。
为使竞赛在职业学校得到有效的延伸与拓展,努力凸显职业学校重应用重实践的特色,在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同时,竞赛强调实践的操作技能,突出创新创效创业主题,“这样既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现代知识体系和技术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竞赛参与的群众性要求。” 团浙江省委学校部负责人说。
基于这样的考虑,团浙江省委把竞赛分为产品创意设计竞赛、生产工艺革新和工作流程优化、创业计划、社会调研论文等类别,其中,产品创意设计竞赛、生产工艺革新和工作流程优化竞赛是完全为职业学校“量身定做”,“因为高职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一项生产工艺的革新,一个岗位流程的优化、一个创意思维的产生,都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彩虹人生——挑战杯”一经推出,即受到各个学校的欢迎与重视,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部门联合组织,许多学校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筹备竞赛,并抽调最强大的师资力量组织辅导,选拔最优秀的项目参加竞赛。
团浙江省委副书记朱斌称,“挑战杯”面向职业学校搭建的舞台,为职业学校学生设计出了适合他们参与的竞赛项目,同时也为职校共青团工作找到了一个新抓手。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张涨告诉记者,团的工作在学校的牵动力明显增强,党委行政对团工作也更加重视,学校共青团工作也多了全新的方向。
事实上,开赛以来,“彩虹人生——挑战杯”已成为浙江共青团配合职校培养人才的有力抓手和成为广大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成为职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
不是本科院校的简单翻版
牵头竞赛的组织部署,工作中的宣传发动、赛事安排,浙江面向职校学生的“彩虹人生——挑战杯”,切实做到了依靠职业学校自身的力量自主运行。
在实践探索中,为体现职校特色,团浙江省委专门邀请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在各类别赛事规则的制定中,突出职校创新创效创业的导向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重评审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结合,努力切合职校实际,使赛事尽可能符合职业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而不是本科院校“挑战杯”的简单翻版。
为推动竞赛成果的转化,在竞赛中,主办方一方面对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提升和包装,同时对参赛创业计划作品,通过导师指导、专家评审和竞赛锤炼,让创业计划付之实践。
对创新成果,主办方则引导参赛学生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收集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集体攻关,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校企互动,促进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为更进一步地推动职校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赛还搭建平台,举办学生科技成果转让洽谈等,邀请风投、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参加,让优秀学生项目与企业“供需对接”,也有的通过“赛内培育”、“跟踪孵化”,促进项目成果的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开赛以来,有近千项浙江职校的学生获得专利,其中500余项成果转化运用。有超过300个学生创业项目顺利孵化。通过“供需对接”,向企业转让成果百余项,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
在团浙江省委看来,竞赛契合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一大批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尤其是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
如今已是杭州易族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晶,他的创业就源于当年的挑战杯项目。2007年,当年还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的王晶,萌发了自主创业的念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易族电脑创业计划》项目,并付之实践。到目前,易族电脑已发展到7家直营店、加盟店,年销售超过7000万元。
不只是王晶,许多学生把参赛项目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把“纸上谈兵”的参赛项目转向了“真刀真枪”的人生创业。
朱斌看来,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只是简单的求职者,也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贸116班学生郑晓霞带领的团队,定位“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服装贸易”,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聚合了全球比较项尖的20余个潮牌服装品牌,日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累计访问量达到300多万,季度营业额200多万元。他们的《SWGA潮牌网络创业计划》,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职校“挑战杯”赛特等奖,带领的创业团队也成为学生中不多见的“百万富翁”。
郑晓霞说,接下来,他们还将成立自己的公司,建立自己的品牌,目标是成为国际潮牌服装跨境电商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顶尖服务商。
随着大赛的进行,职校学生们的创意也五彩纷呈,许多学生的参赛作品从埋头搞科研,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多地考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从社区废品分类回收、全自动宠物厕所到单车生活、主题餐厅等等,参赛的展品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
《智能婴儿摇篮》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发的项目,它利用电子件驱动,靠磁力和重力的相互作用摆动,由于没有机械装置,因此完全没有震动,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播放音乐、进行远程监控、报警。项目一经推出,即被企业看中,不仅补偿项目研发费用,还与团队签下合同,进行合作生产。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