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对来自江西井冈山中学的杨芊和崔莉莉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她们和其他98名“零零后”的小伙伴,告别佩戴了7年的红领巾,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
杨芊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是一名革命后代。在活动仪式上,她代表所有“零零后”新团员发言,以勇敢又独特的“青春心愿”宣告了自己从少先队员向共青团员的迈进。
“我是从小听爷爷讲井冈山红色斗争故事,跟他学唱红歌长大的。”因为爷爷和爸爸都是共产党员,杨芊从小就听到许多老一辈的革命故事。井冈山五指峰下的水库,挹翠湖上的亭台,还有井冈山上的很多建筑都来自她爷爷的设计,独特的成长环境在无形中给杨芊提供了思想教育和情感认知的基础。对杨芊来说,这片土地不仅充满了红色的故事,还有浓浓的故乡情。这让杨芊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神圣使命,从小倒背如流的“井冈山精神”成为她成长的标尺。“在学习上要敢闯新路,勇于创新;在生活上要实事求是;在班级里要团结同学,依靠群众。”解读起生活中的“井冈山精神”来,这位正在读初二的女孩丝毫不比大人逊色。
但是,站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杨芊却很紧张。“眼睛只敢向同班级同学的方向看,不敢瞅其他地方。”她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还不能完全理解团徽的深刻内涵,但却对成为一名团员感到无比兴奋、紧张。“戴上团徽,发言的那一刻,突然强烈地感觉到,我真的是一名共青团员了!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好好表现,在小伙伴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入团仪式上,杨芊小心翼翼地取下胸前的红领巾,折叠好放进校服口袋里,“当了7年少先队员,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要佩戴红领巾”。取而代之的是胸前佩戴的小小团徽,在阳光照射下光芒夺目。
和杨芊一样,崔莉莉也对自己是革命后代深感自豪。与杨芊不同的是,莉莉一家是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从外地迁移到井冈山来的。莉莉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爸爸也一直在部队工作,她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近于严苛。“我每天早上6点20分就要起床,如果我睡到7点多,我爸会把床掀了的。”但她却一直很崇拜作为军人的父亲,希望像父亲年轻时经历的那样入团、入党。
一看到井冈山青少年基地主楼前悬挂的巨大而又醒目的团徽,莉莉的心情就无比激动。虽然位于茨坪的青少年基地离自己学校并不远,但这却是她第一次以一名共青团员的身份走近它。站在基地的历史广场上,莉莉觉得拂面的微风轻柔甜蜜。基地教室的墙壁上画满青少年喜欢的“涂鸦”,楼台上、走廊里到处是自由组合的创意座椅,学员们或学或娱,笑声不绝于耳。这让莉莉对共青团员的角色有了直观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相互并不熟悉的青年们在这里很快就熟悉起来、亲密无间,很像是走进了一个青年之家。”莉莉说。
接下来的3天课程,超乎了杨芊和莉莉的想象。100名“零零后”新团员在老团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大井、八角楼、黄洋界等革命旧居、遗址,在红军战斗的现场寻访井冈山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聆听专家讲授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体验井冈山教育基地独具特色的“红军的一天”等情景模拟教学课程。一路上,既有早已耳闻的红军路、红军餐、红军服,也有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三湾改编”实践课、“破冰之旅”拓展课和妙趣横生的互动分享会。杨芊和莉莉没有想到,在青少年基地接触人生的第一堂团课,不仅带着理想旗帜的鲜红印记,也充满着闪亮青春的多彩多姿。
那枚团徽的含义还不止这些。3天里,杨芊、莉莉和同学们每天都接触到一句话——让信仰点亮人生。起初,大家只是觉得这句话朗朗上口,喊起来好听,经过两天考验体能与意志的户外教学课,几番酸甜苦辣下来,她们开始逐渐理解基地分享给每一位青少年学员的这一神圣“使命”。这些“零零后”青少年收获了关于信仰的一次启蒙。(郑薇 姚秀秀)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