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村官创业记
2013年11月21日10:27 来源:农民日报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江苏省盱眙县鲍集镇肖嘴居委会总人口4238人,980户。2011年,韩伟倩到此担任大学生村官,平时她跟着镇、村两级领导和同事走村串户,别看她不显山不露水,但却心思缜密,走到哪、看到哪、问到哪,把村民的需求记下来,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场就帮助办了。乡亲们心底里都非常喜欢这个“丫头片子”。但是,有一件事,却让韩伟倩大费脑筋。
“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许多妇女除了日常家务和农忙之外,大量时间无所事事,不是打小牌,就是唠家常。”韩伟倩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我觉得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该为村民致富做点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各级领导对村官创业的关怀,市县组织的村官创业培训,身边随处可见的成功创业典型……面对这一切,韩伟倩坐不住了:“我要创业,带领村民致富!”
“你一个小丫头创什么业!”2012年春节期间,当韩伟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立刻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父母特地把亲戚召集起来劝她:“创业哪有那么容易,比你聪明能干的人多呢!”
父母和亲戚的劝阻,让韩伟倩多少有些失望。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创业肯定是难以启动的。于是她选择了等待。
春节假期结束,镇里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多岗位锻炼,韩伟倩被派到镇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的企业服务。有一家做箱包的外贸公司,韩伟倩接触得比较多,经常帮助公司办理自营进出口贸易证明,去海关、商务局、银行等,月底还为工人算工资。渐渐地,她和常熟总部的龚老板也熟悉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龚总和她聊天说:“公司订单越来越多,人手不够,出货日期总推迟,有时晚了还得空运,成本大大增加不说,信誉也得不到保障,收益也随之减少。”
下班回家后,韩伟倩左思右想,觉得来料加工大有发展空间,投资小,销路有保障,风险小,“能为我提供一个创业新舞台”。韩伟倩连夜赶写了一份详细的来料加工箱包项目说明书。
第二天,韩伟倩立刻把创业想法向镇村领导汇报,他们非常支持,并出面和龚总协调沟通,尽可能地提供支持。肖嘴村有几排空置的校舍,村“两委”同意低价租给小韩做厂房。韩伟倩专门去广州、常熟等地学习箱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并聘请一对从事箱包生产二十年的夫妇负责技术指导……万事俱备,就缺启动资金23万元。此时,朴实的父母经不住宝贝女儿的软磨硬缠,眼看着“生米就要煮成熟饭”,父亲从柜子里掏出一本存折:“这里有10万元,准备给你作嫁妆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那一刻,我是多么地不忍心,这是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血汗钱哪!”韩伟倩说到动情处,眼眶有些湿润,“可我没资金什么都做不了,必须拿这个钱。”
接下来,镇党委政府和农商银行协商,担保办了5万元贷款,父母帮忙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另有3万元的缺口,由负责生产技术的夫妇先垫上,盈利后按10%分红……
2012年4月,盱眙福曼办公用品肖嘴分厂开业了。“我本以为村里的留守妇女们肯定欢迎这个项目。”没想到,韩伟倩苦等三天,没有一人前来应聘,一片好心换来无情的拒绝。通过多方了解,原来,韩伟倩的用工方式不适宜留守妇女。于是,她将计时制改为计件制,将固定工作制改为弹性工作制,前来报名的人逐渐增多,熟练工带新工人,工厂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2012年10月,韩伟倩又租用村部300多平方米的场地新开了一条工具包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6万元,主要生产工具包、书夹、票夹等,带动周边60多名妇女就业,工人每月平均工资1700元,一年收入近2万元。一年以来,加工订单越来越多,忙不过来还得找外包企业。韩伟倩自豪地说:“创业既带动了村民增收,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有人经常问我,创业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我一开始也有过疑问,但两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不但没有影响工作,通过帮助村民致富,反而增进了感情,工作更好开展了。”韩伟倩列数了创业以来为村里干的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招引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返村创业,投资建起了300多亩苗圃;向水利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设张岗排灌站,已投入使用;村干部自筹40万,市县争取80万给村里建标准化厂房,引进浙江鞋厂来村里投资生产……
7月底,在肖嘴居委会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韩伟倩高票当选副书记。
“这丫头还成,咱没白生她,继续努力吧。”韩伟倩的父亲“老韩”笑眯眯地说。(俞建飞 陈岑 蒋凯 杨涌)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