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八大精神扎根基层开花结果
2013年01月16日09: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影响深远的历史盛会,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大会确立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各项重要部署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十八大报告是造福人民群众的“宣言书”,干事创业的“承诺书”。近3万字的十八大报告,“人民”出现145次,成为关键词。从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报告通篇洋溢着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当心目中的地位。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在民生方面要多某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在增强人民群众政治权利方面,健全了基层充满活力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话语权、参与权、决策权等各项权利,实现了让人民群众活的更有尊严的诺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勤学善思,做善操作的村官;求真务实,做会落实的村官,把党在农村优惠政策、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让人人群中的实惠;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合理的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和重大事情决策中来,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十八大报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路线图”,助力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在十八大报告中,解决好“三农”问题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论断给我们新农建设的提供科学的“路线图”。这一路线方针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央坚持完善农村基层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八大报告是建设农村文化的“风向标”,弘扬发展主旋律的“五线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作为一名大学村干部要立足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加社区文化建设。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通过科普、法律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水平,掌握科技知识并学能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掌握一技之长,发展致富奔小康。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抓好传统文化特色村的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责编:权娟、杨媚)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