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吝汗水,释放正能量
2012年12月07日11: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也因此亲身感受着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建设高度重视,时刻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关注百姓收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取消农业税、新农合等名词如同雨后春笋出现在农村大地,政策的甘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非农村人不能真切体会。
我所在的村庄,现在比较富裕,但在20年前是另外一番景象。20年前的餐桌上很少见到肉类,是因为大家吃不起,20年后还是很少见到肉类,却是因为大家更喜欢吃绿色蔬菜;20年前,大田里只种植小麦、玉米,是因为老百姓生怕断了口粮,20年后遍地的土豆、大姜经济作物,因为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20年前农民用土炕烧火取暖,20年后几乎家家安装太阳能、暖气;20年前我的父亲推着小推车去集市上卖白菜,而如今在村头蔬菜市场整车批发;20年前在集市上扯几尺布,自家缝衣服,现在连老大爷老太太都到服装店买衣服;20年前村民们早出晚归步行下地,而现在年轻的村民竟然开着小轿车去“视察”大葱长势,还不好意思地解释“驾驶证刚考出来,先在村里练练手”……
20年间,村里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隐含在背后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联产承包到规模化生产的探索。近年来,老家和我所在的任职村都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上百亩的草莓、大姜种植及数千头的生猪养殖已是屡见不鲜。规模化生产直接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聚集、整合,在种植、收获等农忙季节自发组建劳力市场,形成新型的打工形式,既不耽误自身农业生产,又可凭借种植技能获得可观收入。规模化由生产向销售、流通延伸,蔬菜销售市场、农业合作社也顺势而生,地区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形成品牌并参与市场竞争。而对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也有人心存担忧:大规模种植一种或几种作物风险是否太大?全部由农民组成的合作社能否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
党的十八大对“三农”建设的顶层设计给出了答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为基层工作者开展工作点亮了指路灯。我们可以预见,新一轮的农业经营体系变革大潮即将来临,一股推动中国农村发展的正能量即将喷薄而出,而这主战场就在我们大学生村官们脚下的这片沃土。
可以看出,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愈发明晰、方向愈发明确,配套措施更加具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着力保障国人“粮袋子”;“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是要鼓足百姓“钱袋子”;“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则要厚实农民“家底子”,从而达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改革征地制度”则是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力保农户权益,提高收益分配比例;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则是促进公共资源均衡分配,让全体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务实之举。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标志着未来的10年将是另一个“三农”发展高峰期,而这十年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黄金年龄,更是大学生村官难得的实现自我、奉献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在这片未来中国发展的主阵地上,不吝汗水、扎实努力、勇于奉献、建功立业,成为一股推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责编:杨媚、权娟)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