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广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一行来到重庆市合川区,与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签订了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护协议》。该协议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加强联防联控,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
其实,广安与重庆两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由来已久,早从2016年起,广安市邻水县、武胜县等区县就和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垫江县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大气污染预警和应急联防联动联控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监督,加强跨界流域污染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联合处置,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
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区域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必须抓好且长期抓好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广安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对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及辖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流、共商合作事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对接活动5次,签订合作协议3个,拟签订协议3个,初步达成6个领域合作意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有序推进。
共谋共治 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自2017年5月起,每逢周二,武胜县万隆镇镇长汤自川都要驾车赶往10公里外的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与川渝7个乡镇的主要负责人碰头,商讨流经7个乡镇的南溪河污染防治问题。
这条“串”起重庆合川龙凤镇、二郎镇、燕窝镇、三庙镇、古楼镇,以及武胜万隆镇、清平镇7个乡镇的南溪河,污染治理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行,必须一起行动。经过多次协商,7个乡镇负责人拍板,签订了《南溪河联合治理行动合作协议》,同步启动南溪河流域内养殖污染治理、场镇污水截流、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岸坡环境治理等工作。经过努力,南溪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
“共治南溪河是两地深化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措施之一。”武胜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在共建嘉陵江流域生态屏障工作中,双方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扩大到联防联治,包括共同推进跨区域河流联合执法和巡查行动,联合组织开展打击河流水域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对跨区域河流周边场镇等进行定期巡查,强化污染源治理等。
两地开展协同治理,加强跨省市突发环境应急事件预防工作,互通有关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环境风险源排查和整改等,大力推进了两地污染防治项目和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2019年以来,广安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重庆合川区等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处理了渠江岳池段水华事件、岳池罗渡沉船漏油和武胜真静船舶漏油事件。同时,针对跨界河流兴隆河(南溪河),与重庆市合川区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今年,广安市还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对接跨省联动应急演练相关事宜,与重庆市合川区、北碚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帮扶工作,联合开展污染形势分析研判,强化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共建共保
推动渝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今年6月3日,重庆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强化嘉陵江上游生态大保护,与广安市以及岳池县、武胜县生态环境局开展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合川、广安两地在推进川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中,出台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明确强化嘉陵江上游生态大保护,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等4个方面25个重点工作,完善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应急风险防范、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等机制。两地生态环境局还开展座谈交流,协商讨论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事项。
渝广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重庆市渝北、长寿、合川、垫江与广安交界,生态环境领域合作交流频繁,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初见成效。
不仅是广安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行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也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管市领导亲自赴生态环境部汇报,积极争取“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得到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并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总体方案及2020年工作方案。(紧转第四版) (紧接第一版)4月2日,广安市生态环境局赴渝开展对接工作,基本达成了广安生态环境建设更多内容纳入国家拟编制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初步意向,有望争取一批水气土、固危废等治理项目纳入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空间共建共保,促进环境污染协同控制,推动渝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互通互信
努力实现区域合作深度融合
4月1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署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联合防治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系列合作文件,川渝合作机制更加顺畅,信息互通更加密切。
广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对接工作,得到了重庆市在渝广生态环境领域共建共享机制方面支持。
重庆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毗邻区县与广安建立生态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联合监测执法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广安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开展渠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跨省市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市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同时,支持重庆与广安共同包装申报一批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重大项目,共同协调项目落地见效。重庆市同意在编报项目、对上争取时,将广安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帮助广安建成一批污染治理、危废处理、环境应急处置示范项目,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正在加紧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行动方案,系统谋划3-5年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把成渝(广安)打造成为最具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下一步,我局将对接重庆联合梳理申报重大跨域项目,高质量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持续加强对渝技术交流和合作,全面开展渝广区域合作领域相关工作和技术交流,在环保项目、环评审批、流域治理、生态保护等多领域,努力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区域合作的深度融合。”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何斌说。(记者站 张施施 舒艳 记者 卢琴)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