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初,邓小平首次到经济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当时,经济特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但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围绕经济特区的非议同样云谲波诡。 邓小平来到经济特区,在目睹了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后,分别为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珠海经济特区好。”“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此后,“经济特区不能办”的议论基本上没有了。应当说,经济特区的发展不负众望,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回到北京,邓小平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的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建议: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经济特区,但可以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 在邓小平的倡议下,1984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图为1984年4月6日,邓小平在中南海接见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代表。 记者 武娟 据《邓小平年谱》等整理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