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江西《党史文苑》

毛泽东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谈领袖养生 (2)

李光彩
2009年11月11日11: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毛泽东的亲属刘松林:毛泽东诗词抒情益养生

  刘松林,原名刘思齐,毛岸英妻子。1930年出生于湖北,其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3天,就开玩笑说:

  “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

  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竟然成了事实。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在毛泽东同意下去了苏联留学。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1961年秋天,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后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坎坷,刘思齐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工作,直至退休。刘思齐对毛泽东的养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诗词抒情益养生。

  笔者第一次与刘松林见面是在2006年12月海南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3周年活动中。由于平时比较关注革命历史,“刘松林”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的印象很深。我对她老人家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见到刘阿姨后,她随和自如的精神风貌,让我倍感亲切。

  谈起毛主席,刘阿姨一直称呼他为“父亲”。她深情回忆着,并道出了为什么一直叫毛主席为父亲的缘由:

  “主席对我特别好……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时我在延安,我当时才7岁,参加主演了一部叫《弃儿》的戏,扮演一个共产党员的遗孤。由于和角色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我演得比较投入。主席看了后,马上派人叫把演戏的我叫来。当他得知我的父亲是已牺牲的刘谦初后,当即认我做干女儿。从此,我一直称呼毛主席为‘爸爸’。”

  之后,笔者多次见到刘松林。2008年10月,我们还一起上井冈山参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庆典。阿姨对我塑造青年毛泽东寄予厚望,曾向导演力荐我扮演她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的青年毛泽东。这种关爱和期望,成为我努力奋斗的动力。

  当我向刘阿姨问起“毛主席的养生之道”时,她却说:

  “现在很多人都讲主席的什么养生,其实他老人家是不讲养生的。他一心都在工作上,哪有时间和闲情讲什么养生。他有点时间,还是用来看书学习。他爱好古典文学,不仅爱看,也爱写。1959年8月,她在写给我的信中就讲到了李白的诗《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说:‘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到消愁破闷的作用。’这也是一种抒情的方法。”

  现代医学证明,要想获得身心的健康,对于积压在心中的情感和情绪,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排泄。如,有通过运动方式排泄的,有通过对象倾诉疏通的,有通过读书写文章宣泄的,还有较雅的是读古典诗词、填写古典诗词的,等等。方法和形式各异,但最终目的是要人的心情畅通,心情快乐,健康身心。刘阿姨虽然与李讷阿姨所讲的一样,毛泽东并不讲究养生之道,其实,刘阿姨所讲的,道出了毛泽东的另一种养生之道:诗词抒情益养生。

  年近八旬的刘阿姨气色非常好,她还对我讲到她个人的养生经验:“平时我也不爱出门,就是在家多做家务活。老年人应该多动,我就喜欢做家务,活儿也干了,人也锻炼了。”这可谓是刘阿姨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家侯波:与毛主席在一起就是养生
【1】 【2】 【3】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