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北京党史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北京妇女 (3)

范登生
2009年07月13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北京妇女积累了大量抗击外侵、反对封建活动的丰富经验,因此对抗美援朝运动的组织更加有力

  据史料记载,成立于1906年5月的中国妇人会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有规模、有章程的妇女社团组织。它的许多慈善之举“虽大丈夫之号为热侠者,不是过也。”②可见,在风气未开的当时,也是对封建礼教传统的一种挑战。后来,一些北京妇女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并组织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大型活动。如,民国初年的女子参政运动的兴起,唤起了更多女性的觉醒;五四运动中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组织的爱国行动大请愿活动,凝聚起更多知识女性的参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影响之大,波及全国。北京妇女这种反帝反封建活动的事例还有很多,积累的经验也更为丰富。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独立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抗美援朝运动的初期,北京妇女界的活动还仅仅局限在自发和分散的阶段,因为组织上的不健全,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是一些零星分散的小规模活动。比如,二区过去只有妇女积极分子参加宣传工作,大多数妇女都没有组织起来。四区没有一个总的领导机构,区妇联都没有参加抗美援朝分会,区委也没有布置各派出所注意妇女参加会和接受宣传,致使一些妇女委员和代表在张贴标语时闹出了笑话,把“反对安理会决议”写成了“拥护安理会决议”,一般妇女就更少参加了。六区也是把所有妇联干部均派到各派出所去,没有留一个人掌握妇女工作的全面情况,组织上也不够得力。这些情况都表明,北京广大妇女在抗美援朝运动初期还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或者依附于其他群众团体开展工作,既缺乏独立性,更缺乏组织性。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京妇女界很少组织过大规模地宣传或游行示威活动。

  为了统一领导北京妇女界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9日,北京市妇女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女工、农妇、女学生、女教员、女干部及医务、保育、文艺工作者等各界妇女代表90人组成,并选出常委36名,常委会下设宣传、联络、行动、秘书处四部。健全的组织,坚强的领导,推动了北京妇女界抗美援朝运动的不断深入,参与人数逐渐多了起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11月25日,北京市妇女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在女三中礼堂举行演讲会,各界妇女1000多人出席听讲。

  最具代表性的是1951年1月28日,北京妇女界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的爱国大会。全国妇联主席蔡畅、朝鲜驻华大使夫人金云竹出席大会并讲话,北京各界妇女代表相继发言。大会还通过了向毛泽东、国际妇联、全国妇联、志愿军、朝鲜人民军的致敬电,向朝鲜民主妇女总同盟的慰问电,以及对日本政府的警告电。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这次爱国大会是北京妇女举行的规模最大、情绪最高的一次爱国运动。原计划动员3.5万人,参加的却有4.5万多人。

  其中有2.3万多名家庭妇女,有1.5万多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政治活动,包括修女、尼姑和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仅辅仁女中就有400多名同学参加了游行。由于这次爱国示威是北京妇女界单独的政治活动,大大提高了妇女主人翁的意识。参加游行的一个老大娘兴奋地擦着眼泪说:“屋角的秫秸也竖起来了,咱也能管国家大事了。”很多过去不愿开会的妇女也积极参加各种会议了。一些妇女反映:要不是毛主席,就不会有妇女的大游行。这次长了见识,下次就敢出来了。毫无疑问,这次爱国大会不仅彰显了北京妇女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巨大能量,而且对唤醒和凝聚各阶层广大妇女参与抗美援朝运动起到了动员和催化作用。
【1】 【2】 【3】 【4】 【5】 【6】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