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中共党史研究
李先念与全面整顿
程 振 声
2006年10月24日08:22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批“四人帮”

  整顿工作的最大阻力来自江青集团。四届全国人大刚开过,江青集团打着“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的旗号,继续进行篡党夺权活动。3月1日,张春桥在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主任座谈会上讲话,以谈学习理论为名,提出经验主义是主要危险。随后,江青、姚文元也在各种场合叫嚣现在的主要危险不是教条主义,而是经验主义,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压制坚持工作和重新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及老干部。4月23日,毛泽东回京不久,对江青一伙批经验主义问题进行了批评。4月27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传达并研究贯彻毛泽东的批示精神。会上,邓小平、叶剑英等在发言中严词批评了江青等人自1973年以来屡次伺机发难,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的错误。江青等人拒绝批评,反诬这次会议是对他们搞“突然袭击”,搞“围攻”,是1970年“庐山会议的再现”,“是翻前年12月会议的案”。

  5月3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批经验主义,承担责任。他强调要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原则”,批评江青等人借批所谓“经验主义”,搞宗派活动,在“批林批孔”中“三箭齐发”等方面的错误。告诫他们不要搞“四人帮”,要守纪律,要谨慎,不要个人自作主张。毛泽东又说:“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作,但有问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731~1733页。)


  李先念听了毛泽东对“四人帮”的批评和要解决“四人帮”问题,心里很高兴,进一步增强了同“四人帮”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由于周恩来因病不能主持政治局会议,决定由王洪文负责召集,而王洪文一拖再拖不开会。周恩来在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商量后,于5月21日致信在京政治局成员,说明前一时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提出反“经验主义”的经过,点明即将召开批评“四人帮”的政治局会议的主题。

  经毛泽东批准,邓小平于5月2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四人帮”进行批评。邓小平作中心发言。他首先谈了对毛泽东5月3日讲话的理解,指出:主席这篇讲话,对我们党非常重要,因为主席是对政治局讲的。主席提出要政治局安定团结、“三要三不要”,联系批评宗派主义、“四人帮”。这是很重要的原则问题,需要好好讨论。在谈到4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江青等的批评时邓小平指出:有人说,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过了头,还有人讲是突然袭击、围攻。其实,40%也没有讲到,有没有20%也难讲。因而谈不上“突然袭击”、“过头”的问题。无非是讲了历史上路线斗争,没有什么过。这里有三件事,需要讲清楚:一是前年12月会上提出“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二是批林批孔又批“走后门”,三是学习理论又提出批经验主义。倒要问一问这是为什么?不讲明白,没有好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9页。)。

  邓小平等发言后,李先念发言。他针对江青一伙说的27日批评他们“过了头”,搞“突然袭击”,“围攻”,指出:“我认为没有过分,没有越轨”;把经验主义当做“主要危险,与七届二中全会、九大、十大路线不符”;对毛泽东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有人借口压制群众,传达慢了”;把1973年12月的会议说成是“十一次路线斗争”,是错误的。李先念还讲到上年11月6日毛泽东同他谈“四人帮”问题时说:主席“叫他们不要搞,他们还要搞”。李先念赞成周恩来、邓小平的意见,表示:“只要求同志们讲清楚,这是安定团结的基础”(《张春桥,姚文元记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情况》(1975年5月27日)。)。

  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江青一伙一直挥舞棍子、帽子对着别人,整别人,李先念身受其害,他怒过,顶过,而更多的时候是同他们周旋,“敷衍”他们。这次,他在中央政治局会上直面“四人帮”,严厉批评他们,还是第一次。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心情很激动,是几年来批评“四人帮”最激烈、最痛快的一次。根据多年的经验,毛泽东虽然批评了“四人帮”,但李先念心中还是无底,于是散会后又和邓小平交谈。邓小平说,情况发展如何,还要看。

  6月3日,邓小平再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批评“四人帮”。叶剑英就上次会议上邓小平发言中提出的“三件事”,作了长篇发言,尖锐地批评、质问“四人帮”。“四人帮”被迫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会后,王洪文、江青迫不得已写出书面检讨。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同“四人帮”进行的这场斗争,以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胜利而暂告一段落。虽然同“四人帮”的斗争还远未结束,以后的斗争还将更加复杂和激烈,然而这一暂时的胜利,为全面整顿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使李先念后来参与彻底解决“四人帮”问题有了政治思想准备。

(《中共党史研究》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4】 【5】 

   
 
来源:zzzzzz (责编:蒋荣华)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