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刊授党校》
鞍钢——英模辈出的地方 (8)
2011年11月28日09:01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鞍钢——英模辈出的地方 (8)--期刊选粹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在长大方式上,从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转变;在自主创新上,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在对外输出上,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转变
钢铁巨人的坚实脚步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鞍钢人以浓墨重彩,绘就了更加壮丽的历史画卷。面对发展中一度遇到的严峻困难和挑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鞍钢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跻身于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行列。
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
不可否认,长期计划经济对国企影响巨大,鞍钢也注定要在经济的转型中付出沉重代价。在计划经济巨大惯性影响下的鞍钢,由于僵化的思想与滞后的观念,粗放的管理与低效的运作,陈旧的装备与落后的技术,低档的产品与粗劣的服务,导致销路不畅,库存增加,资金极度紧张。在市场大潮的冲击面前,貌似强大的鞍钢,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可避免地跌入风光不再的低谷。
困境会让人沉沦,但更能让人奋起。痛定思痛的鞍钢人开始绝地反击。一场转变观念的“头脑风暴”在鞍钢内部展开。从1995年起到2007年的12年间,鞍钢连续开展了以“痛失一汽传统市场的反思与警醒”、“如何振兴鞍钢”等为主题的12次“大讨论”,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了思想,树立了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用户是“上帝”、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等市场经济新观念,并进一步理清了做好鞍钢工作的思路。
扫清了思想障碍的鞍钢,从此拉开了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序幕。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鞍钢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推进辅业改制,按照责权对等原则构筑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1997年,鞍钢集中优良资产组建了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在香港和深圳上市;2000年,鞍钢落实国家“债转股”政策,组建了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鞍钢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九五”以来,鞍钢通过大力实施“三改一加强”,使这个钢铁巨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鞍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九五”以后,鞍钢的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一时期,鞍钢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我为主,致力于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实现了自主集成转炉、连铸、热连轧、冷连轧等生产线,成功掌握了热连轧、冷连轧等钢铁核心工艺技术,可谓硕果累累。鞍钢人自主开发的1780冷轧宽带钢生产线、自主集成开发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线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6年1月,鞍钢成套交“钥匙”工程——济钢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建成投产,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实现由“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突破,改写了我国冶金重大成套装备长期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历史。鞍钢创造的 “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改之路,成为国有老企业技术改造的成功典范。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钢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2007年,鞍钢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在长大方式上,从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转变;在自主创新上,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转变;在对外输出上,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转变。“四个转变”的提出,是基于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鞍钢自身的发展实际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对鞍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精准的定位。
立足自主创新
作为鞍钢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重点成套工程,2006年5月,依靠自主创新,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大规模钢铁生产线在鞍钢西部板材精品基地建成投产。这个项目改写了我国建设现代化全流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长期依靠国外的历史。
西部板材精品基地整个项目包括炼铁、炼钢、连铸、热连轧、冷连轧等整套生产流程,具备年产铁520万吨、钢500万吨、钢材460万吨的能力。主要包括2台328平方米烧结机、2座3200立方米高炉、2座260吨转炉、2台一机双流连铸机、一条2150热连轧生产线、一条2130冷连轧生产线以及配套公辅设施等。工程从2003年7月破土动工,到冷连轧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实现全线竣工投产,经过试生产,已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循环经济要求,鞍钢西部板材精品基地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建成的工艺技术最先进,装备水平、产品档次高的现代化全流程钢铁厂,由鞍钢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自己施工,设备国内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现代循环经济的崭新理念,配套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能源回收设备,多项顶尖环保设备和技术在世界上均为首次使用,余热、蒸汽等二次能源均全部利用,实现了负能炼钢。烟尘排放和噪音污染等均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了能源和资源。产品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为我国汽车、家电、造船和装备制造业提供可替代进口的优质钢材产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沿海布局
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建设的目标定位于世界一流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和具有行业引领意义的实践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概念钢铁工厂。2008年9月,首个由我国自主设计、技术总负责,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沿海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所处独特的区位优势可突破鞍钢长期作为内陆钢铁企业的发展瓶颈,着眼调整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和布局,缓解钢铁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矛盾。
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的建成投产,优化了鞍钢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全面增强鞍钢产品的竞争力,全方位满足用户在品种规格方面的不同需要。同时也可使鞍钢占据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有利于以更加积极的态势置身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加速推进“四个转变”,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阔领域的国际化经营,使鞍钢发展战略开始向蓝色延伸,真正走向海洋,走向世界。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的竣工投产,不仅是鞍钢发展史上的一座钢铁丰碑,也必将在中国钢铁发展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助力全省经济发展
2010年11月,鞍钢集团鞍凌公司全线贯通,拉开试生产序幕。至此,鞍钢钢铁主业完成了三大生产基地的布局,使鞍钢自身综合和潜在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吨以上规模,不仅优化了鞍钢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也使鞍钢整体发展再上新水平。
鞍钢凌钢朝阳工程是国家发改委为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而批准的大型冶金建设项目,是鞍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坐落在“三燕古都”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南部。
鞍凌精品钢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鞍钢进一步做大做强增添了砝码,而且也给凌源钢铁集团这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项目建设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优化辽宁钢铁产品结构,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辽西地区铁矿资源,发挥国有大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具有重大意义。项目达产后,与鞍钢老区、西部新区、鲅鱼圈新区一起,形成高质量的精品钢材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构成整体竞争优势,为推动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进军世界五百强企业奠定了基础。
确立“十二五”发展目标
2010年5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正式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该举措不仅有力地推动我国钢铁产业调整发展,更加快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步伐。
鞍钢和攀钢的产品结构互补性非常强。攀钢主要生产钢钒、钢轨等产品,是国内强度级别最高、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鞍钢主要生产板材、普碳钢等产品,二者整合将形成双赢。重组后,新设立鞍钢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
在鞍钢与攀钢强强联合重组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后,鞍钢如虎添翼。新的鞍钢集团确立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五位,成为钢铁业特强、钒产业世界领先、钛产业国内最大,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最具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伴随着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的坚实脚步,近年来,鞍钢已经具备了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以“钢铁强国、造福社会”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鞍钢,已经成为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展望未来,鞍钢不仅担负着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承载着为创新型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鞍钢将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1】
【2】
【3】
【4】
【5】
【6】
【7】
【8】
(责编:杨媚)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