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中华魂
>>
每期精选
新中国装甲兵事业的奠基人许光达 (4)
何立波
2009年07月13日16:33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中国装甲兵事业的奠基人许光达 (4)--期刊选粹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高风亮节许光达
许光达虽然战功赫赫,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建国初期,他上书让大将军衔的事迹,十分令人钦佩,表现出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名利地位面前的高风亮节和宽大襟怀。
1955年8月1日,在国防部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8周年盛大宴会上,许光达得知了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他非常不安。他对妻子邹靖华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和我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比如柳克明(直荀)、段德昌、周逸群、孙一中、李剑如……他们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神圣的国土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9月10日,许光达给毛泽东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在信中,许光达说:“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参加革命,战绩平平。
1932年到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而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蒋匪军数次血腥的大围剿,三个方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战友们在敌军层层包围下,艰苦奋战,吃树皮草根,献出鲜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吃牛奶、面包。自苏联返国后,这几年是在后方。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毛泽东读了许光达的信后,感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毛泽东起身离开座位,边走边说:”不简单哪,金钱、地位和荣耀,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中央军委没有批准许光达的申请,而是依据他的贡献,仍然授予了他大将军衔。在军委授予自己大将军衔后,许光达寝食不安。邹靖华问他:“一般说,大将军衔的行政级别是多少?”“通常是四级。”“你看这样好不好?军衔降不下来,要求降低行政级别,这样,不就同别的大将有所区别了吗?”许光达连声说:“好,好主意!”“我马上给中央军委打报告,要求行政降一级,这准能成!”很快,许光达要求降级的报告呈送给了中央军委。军委反复研究,终于答应了许光达的请求,决定把许光达的行政级定为五级。在我国十员大将中,其他九员大将是行政四级,唯独许光达是行政五级。
1960年冬季,北京出现了历年来少有的严寒,共和国主席、总理的饭桌上已经见不到肉食,连年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使全国陷入了空前的粮荒。这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个年头。实在捱不过饥饿,装甲兵机关好多干部的亲属就从四面八方涌进北京,在装甲兵司令部大院里长吃长住起来。当时,军队的条件稍好一点,虽说官兵们也需要时时勒紧自己的裤带,但毕竟每天多少总有一份口粮供应。于是,平日里严肃静谧的机关大院陡然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不穿军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陌生面孔。为了不使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在许光达的主持下,装甲兵党委作出决定:困难时期,机关干部应尽力做好工作,不要让亲属来京长吃长住;已经来了的,要动员其尽快回去。以后,凡来队探亲的干部亲属,只允许在部队大院住3天。听起来这决议有点严肃得不近人情。但值此困难之际,如果所有的军属们都涌到军营来长吃长住,且不说给军队带来多少负担,光是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就会给军队的形象带来多么巨大的损失呵!
决议公布后不久,许光达就面临考验。一天,他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到了北京。面对饿得皮包骨头的兄弟,特别是当年不远千里,从湖南长沙跑到河北清河报信,使自己逃脱国民党追捕的四哥,许光达只是倾其所有——让炊事员把作为特殊营养品配给自己的3斤黄豆全部拿出,让兄弟们吃了几顿“饱饭”,留住了3天,便让二人带上家里仅存的50斤全国通用粮票,买了两张到长沙的硬座火车票,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许光达对新中国装甲兵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1969年6月3日,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的许光达含冤辞世。在许光达逝世8周年的时候,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6月2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许光达骨灰安放仪式。中央军委常委粟裕为许光达的骨灰盒覆盖军旗并讲话。
【1】
【2】
【3】
【4】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