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长征: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2)
2006年10月17日09:22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毛泽东长征到陕北 周一波 作 来源:人民日报
毛泽东长征到陕北 周一波 作 来源:人民日报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西行漫记》问世后,在世界许多国家翻译出版。它第一次生动地描述了长征的经过和红军艰苦卓绝的壮举,像劈开乌云的雷电,使世界人民看到中国革命在地球东方闪现的曙光。他这样描绘红军的坚定信念:“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西行漫记》,145页)斯诺在书中把长征誉为“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并满怀豪情地预言:“总有一天会有人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同上书,161页)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多年来一直想写一部以长征为主题的著作。他很早就开始收集资料,等待着到中国采访的机会,1984年在妻子和友人的陪同下,75岁高龄的索尔兹伯里不辞艰辛,长途跋涉,从江西到延安,沿着长征的路线行进,又经过一年的紧张写作,终于在1985年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全面系统地叙述了长征的全部过程。索尔兹伯里在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写道: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4页)

  二、流芳万代的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战争谋略;依靠群众、顾全大局的精诚团结。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红军长征时,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的阻挡,特别是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罕见的艰难困苦。广大红军将士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渡过难关?首要的一条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和对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内涵的源泉,也可以说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

  崇高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鼓舞着红军将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尽管他们开始并不知道长征的归宿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赢得最后胜利。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宁愿战死饿死,也不愿掉队落伍。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红军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定地突出重围。红军将士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崇高品德和英雄气概,是他们经受艰难困苦考验、创造惊天动地业绩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精神支柱,铸就了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奇迹。

  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雪山草地、急流险滩,更有饥饿、寒冷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敢教茫茫草地让路,皑皑雪山低头,这集中体现了革命军人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长征是一首人类征服自然的凯歌。雪山草地、峡谷激流、生命禁区,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海拔四千多米的川康雪山,使多少红军将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渺无人烟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将士的生命!野菜、草根、皮带,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都吃了,仍有上万人没有走出草地。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表现出崇高的乐观主义精神:翻雪山,我们顶天立地;过草地,我们铺天盖地,红军不愧是天地的主人。

【1】 【2】 【3】 

   
 
来源:zzzzzz (责编:苏俊霞)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