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故事
越过千山与万水――叶剑英在长征路上 (2)
2006年09月21日13:41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为了贯彻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研究制定了抢渡乌江、占领遵义的行动方案。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凌晨,先头部队占领遵义城,九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鞭炮声中进入遵义城。遵义是贵州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占领遵义,这是红军的一大胜利。

  在这座黔北名城中,中央红军休整了十二天,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就在这里召开。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随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确定张闻天为总书记,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遵义会议期间,叶剑英在军委总部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作战,处理日常事务。

  遵义会议后,面临着一系列军事行动问题亟需解决。在行军途中,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有的同志提出要夺取打鼓新场(即金沙),正在讨论,敌人的飞机突然来了,叶剑英和毛泽东等连忙躲进屋后的茅草屋里,没有发生什么危险,飞机过后又继续开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叶剑英衷心拥护会议的决定,拥护毛泽东的领导,积极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他回忆说,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使毛泽东重新取得了军事指挥权。这在当时是有重要意义的,对后来粉碎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也有其深远的影响。

  长征以来,叶剑英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为军委总部起草了许多电报。他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常对参谋人员说,一字之差,关系到许多同志的生死存亡,写完电报一定要多看几遍,反复推敲,达到简明、准确无误。当时红军中有的参谋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叶剑英经常对他们言传身教。参谋起草的电报,他认真修改,有时几乎全部重写。他将改好的电报,让参谋重抄,抄好后他还要认真看两遍,然后签字发出。有的参谋同志不懂韵目代日,他就给他们讲授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基础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参谋的工作能力。

  第二次占领遵义的娄山关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光荣牺牲了。三军团向中央发电报,要求叶剑英去接任。中央考虑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前方确实需要派得力的人,同意三军团的要求。叶剑英在危难之际奉命前往三军团任参谋长。

  有一天,部队行军八十里,在宿营地已经吹过熄灯号,一军团来电报说,三军团前方有一座桥被水冲断了,需要连夜修架,以便第二天部队通过。这时大家经过一天的行军,都很疲劳。叶剑英带伤走路,已是十分困苦,但仍然连夜召集司令部李天佑、孙毅等几个科长碰头研究,布置第二天的行军任务,并要求自己带工兵连夜赶修桥梁。几位科长考虑到他负伤未愈,坚决不让他去,叶剑英只好将架桥任务交给了孙毅,说:“架桥关系到全军的行动,桥修不好就要耽误部队的行军速度。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你去修桥,可能一夜不能休息,第二天还需照常行军,任务十分艰巨。”他对如何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又作了具体的交代,才放心让孙毅同志带工兵连二十多人前去。他们走了几十里路,在河边整整劳累了一夜才把桥架通。拂晓时彭德怀、杨尚昆、叶剑英带领部队顺利通过。

  六月中旬,三军团来到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下,这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高耸入云,经常不见山峰。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终年积雪不化,深处竟达数丈。当时是六月炎热季节,红军指战员每人只有一套单衣,要过雪山了,想补充点衣服也无处可寻,周围是起伏不断的山地,人烟稀少,哪里来这许多衣服?最初他们也曾想带点烧酒御寒,但当地人不过百户,哪里来这许多烧酒?叶剑英找大家商量后,布置部队要多准备点生姜、辣椒以备上山压寒;因为山上空气稀薄,走路时,一不能快,二不能说话,三不能坐下来休息。

  上午八九点钟开始过雪山,叶剑英拉着拐棍,与警卫员互相勉励,艰难地向前行进。雪山上的气候,变化莫测,上午是鹅毛大雪,狂风卷起无数雪柱;下午又阳光灿烂,一片白雪皑皑的银装世界,耀眼欲眩。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装,浑身打着哆嗦,牙齿打着寒战,一步一停,一步一喘。后来,他回忆这段艰苦的历程时说:“我在上山时,口里含着生姜片。路很难走,暴风夹着雪沙,打到人的脸上、手上,象刀割似的。有的同志用手捂着脸,冒着暴风雪,走路踉踉跄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在雪窝里或雪崖下,永远也爬不起来。”当时的情景确是如此。当他走到山顶,看到三个同志僵直地围坐在一起,象在那里烤火可是走近一看,他们已经牺牲了。

  从达维镇开始,吃粮就非常困难了,到卓克基,部队全党野菜充饥,一个多月吃不到盐和油,有的部队连野菜也吃不上,只好吃菜根。为了搞到粮食,叶剑英率三军团教导营与藏民联系买粮。但沿途藏民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都躲起来,实行坚壁清野,不肯把粮食卖给红军。叶剑英对部队说,我们要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搞不到粮,宁肯饿着肚子。一些藏胞受反动宣传,拿起长矛大刀,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们打我们,我们就向后退,通过通司和他们谈判。他不仅这样教盲部队,而且订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和有效措施。由于他带头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使许多藏民很受感动,积极动员躲上山的群众陆续回家,纷纷把余粮卖给部队,有的甚至乐于为红军带路。

  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参谋孔石泉的脚被土枪打伤了,走路十分困难。叶剑英看到后,让警卫员把自己的驮骡牵去。孔石泉很感激,至今还常说,如果没有那匹牲口,我是很难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出来的。对电台、通信人员叶剑英更是关心倍至。他经常叮嘱大家:分配东西不要忘了电台的同志,电台人少,他们工作很辛苦,是无名英雄,要适当的照顾:叶剑英关心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每个认识他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

  我愿当开路先锋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十万人。这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是日寇向华北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涨局面。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处在总退却阶段,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重大分歧,六月下旬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规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张国焘勉强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但又借口中央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要求改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妄图篡夺领导权。党中央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会后,张国焘造谣生事,蒙蔽事实真相,肆意歪曲中央的路线,破坏中央的威信,挑拨一、四方面军的关系,并进行频繁的篡权活动。他指使他所控制的川康省委致电党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增设军委常委,并提出了具体的名单。他还授意他的支持者向中央建议,要求任命张国焘为“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问题没有解决,阻挠四方面军北上。中央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张国焘才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

  党中央应四方面军领导的要求,派叶剑英等同志到那里去工作。七月二十一日,中央在芦花开会,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富春为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接到命令后,立即同李富春等从黑水出发,向毛儿盖前进。从黑水芦花到毛儿盖,要翻越四千多米的大鼓山,这是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雪山。山上空气稀薄,行走十分困难,但有了前面过雪山的经验,这次在物质上又做了御寒的准备,挺拔险峻的大鼓山,在他们谈笑之间也就撇在身后了。

  七月底,叶剑英到达毛儿盖。毛儿盖是当地最大的一个村子,大约有三四百户藏族人家。那里的房屋是石砌的,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存牲口。叶剑英在毛儿盖住在一户藏族同胞的家里。他到前敌总指挥部,加强了司令部的工作。

  八月六日,党中央政治用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开会,重申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强调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和一、四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对张国焘的错误也进行了批评。张国焘对自己的错误多方进行辩解,陈昌浩也为张辩护。由于张国焘的干扰,使红军在这一地区耽误了一个多月,失去了占领松潘北出四川的机会。敌人在这一个多月,完成了对红军围追堵截的部署;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一带集结了四个师二十多个团,企图堵住红军北上;川军刘湘占领了整个眠江东岸,并有一部越过眠江占领西面的杂谷脑,薛岳、周浑元部集结于雅安地区,随时可以策应;尾随红军的刘文辉郎已赶到懋功。蒋介石作好了准备企图把红军围歼在四川西部。党中央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决定出其不意,改变行军路线,穿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向甘南的夏河流域前进。并根据两个方面军的位置,决定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同时并进。左路军包括一方面军五军团、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于卓克基集中,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下,经草地到阿坝,然后向东出墨洼,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师。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右路军包括一方面军一军团、三军团和四方面军四军、三十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直接率领下,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指挥,在毛儿盖集中,经草地到班佑,与左路军会师。

  毛儿盖会议之后,叶剑英召开前敌总指挥部直属单位会议,传达党中央的决议,具体布置过草地的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工作。部队迅速组织征粮,收购青稞,炒麦磨面。

  在征粮的过程中,有一个团遭到敌人骑兵袭击,受到很大损失。根据这一教训,全军组织学习打骑兵。叶剑英到三十军为部队讲打骑兵要领。他说:过去我们擅长在森林、山地打敌人的步兵,现在我们要过草地,会遇到敌人的骑兵,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同骑兵作战,能州自己的手中武器战胜骑兵。他重点讲骑兵的特点和战术,以及步兵与骑兵应战的战术原则。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概括了几个要点:一,发现敌人骑兵后,最主要的是沉着、冷静,占领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对付骑兵。二,敌人骑兵在八百米距离上,应用重机枪射击,在四百米以内,应用轻机枪和步枪射击。三,如果敌人骑兵向我方冲锋时,步兵应用火力破坏骑兵的战斗队形,而不要进行白刃格斗。四,如果骑兵真正冲到面前了,应用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即或骑兵冲入我们的队伍,也应作抵近射击。五,敌骑兵被击退时,则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火力追击,不要脱离有利地形。要字牢记住占领有利地形和密集火力是与敌骑兵战斗的基本手段。叶剑英还讲道,在宿营、行军时要加强对放骑兵的侦察和警戒。在草原宿营队应选择天然有利位置,行军时,切忌一路纵队前进。要制定行军、宿营的战斗预案。

  叶剑英讲得既切合实际,又通俗易懂,解决当时以我之步兵战胜敌人骑兵的一大难题。

  讲完打骑兵战术要规程世才军长请他吃饭。他在吃饭时间程世木“有熟悉草地的老百姓没有了我们要过草地,需要找个向导。”

  程世才回答:“有一个老乡去过草地,对草地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姓李,我们叫他老李。”

  程世才派人把老李请来,叶剑英对老李说:“老李同志,我们大部队要过草地到拉卜楞去,需要几天时间?”

  老李说:“草地没有路,也没有人,大军从那里无法通过。”

  “你过去不是走过吗?”

  “我走草地靠神的保护。”

  “你能过草地,我们也能过。我们是穷人的队伍,要北上抗日,蒋介石阻拦我们,不让走大路,我们就走草地,到甘南的拉卜楞去。”

  “你们是穷人的队伍,神会保佑你们的。”

  “我们不靠神仙,不信上帝,全靠我们自己两条腿。过草地,还要请你给我们带路呢!”叫剑英和老李谈得很投机。

  老李说:“参谋长,只要你们能信得过,我愿意给你们带路。”

  侦察了敌情、地形,找到了向导之后,叶剑英迅速从三十军回到前敌总指挥部。毛泽东听取叶剑英汇报后,召集陈昌浩、叶剑英等开会,进一步研究右路军北上的具体路线。

  陈昌浩语气低沉地说:“从毛儿盖往北,就是茫茫草地,一无人,二无路,大军难以通行!”

  叶剑英针对陈的消极情绪,简要汇报了他所了解的实地情况,最后说:“草地是没有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在草地可以走出一条路来!” 
【1】 【2】 【3】 【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武立伟)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