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专题报道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
长征故事
铁流两万里——贺龙在长征中 (6)
2006年09月21日13:21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谈笑间,他们四个人翻身上马,并辔而行。贺、任、关关切地问起一、四方面军的事,朱总司令短短的几句话就说清了问题的实质: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想篡军篡党。他看看贺老总说:“解决这个问题要有韧性,象吃橡皮糖,千万不要急呀,急了会破裂。现在的问题,要想办法促他北上,去会合中央。”贺龙会意地点点头。
朱德还告诉贺、任、关:要二、六军团过金沙江的电报是张国焘打着红军总部的名义发的,张国焘想控制二、六军团,好与中央相抗衡。对这件事,他和伯承并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二、六军团是坚强的,不会跟上张国焘跑,会师只能促使张国焘北上。
在干海子中国工农红军总部里,贺龙见到了张国焘这位野心勃勃的总政委,见到了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四方面军的一些领导同志。张国焘这时由于南下失败,西进不利,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一再敦促下,已经不得不收起了他自立的伪中央,挂出了西北局的牌子,虽然口头上同意北上,但迟迟不予行动,继续攻击中央,诬蔑党中央领导同志“右倾逃跑”。他在大大恭维了一番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后,奸诈地提出要召开党的会议,讨论“一、四方面军问题”,想从组织上胁迫二、六军团同意他的反党路线。任弼时马上反问:“报告由哪个作,有了争论结论又怎么办?”把他顶了回去。张国焘眼珠一转,又说要开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的干部联席会议,想以多数压少数,通过拥护他的决议。贺龙同弼时、向应商议后说:“联合起来开会,我们不反对,但是,丑话要说在前头,不准以多数压少数,把错误的政治观点强加给二、六军团。”使张国焘的计谋落了空。
贺龙、关向应得到消息,张国焘想利用两支部队在一起交流战斗经验的机会,派人到二、六军团以介绍过草地经验为名,煽动部队。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研究后,明确规定:不准讲一、四方面军问题,不准讲党中央一个字。
张国焘问党闹独立性的最大资本是人多枪多,贺龙就向他要人要枪,把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的九军团巧妙地要到二、六军团这一边来,减少了他所控制的力量。朱德非常赞赏贺龙的这种办法,表扬他粗中有细,一九六一年曾经说:“贺老总很聪明,向他要人要东西,把二十二军带过来了,虽然人数少,但搞了他一部分。”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由于贺龙和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王震等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北上的路线,维护两支部队的团结,七月二日,在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干部联席会议上,一
致通过了两支部队立即共同北上的决议,使张国焘借口还需要筹粮,需要在西康继续逗留一段时间以拖延北上的计谋,又一次破了产。
张国焘受挫后,恼羞成怒,企图利用职权调换二、六军团的一部分干部,从组织上改变这支部队的政治态度。党中央及时察觉,为了加强对部队的指挥,周恩来、王稼祥征求张国焘同意后,七月五日发布命令:二、六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肖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治委员。张国焘内心反对,有口难开。
在同张国焘右倾分裂罪行作斗争的日子里,贺龙多次在小范围内对二、六军团的干部说:“同志们,这里是张国焘搞的假中央,他在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真中央是毛大帅领导,现在在陕北。我们大家都要听党中央的,都要跟着毛大帅走。谁要是不听党中央的,反对毛大帅,他就是天王地老子也不行,他就是八只角的王鱼,也要掰下一只角来!。”
走出草地
七月上、中旬,二、四方面军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离开甘故,进入川西北,准备通过几百公里的荒芜草地,前往甘肃南部哈达铺一带。贺龙亲率二方面军和三十二军,担负断后和总的收容任务。
这次进军,贺龙和二方面军一开始就处在饥馑之中,因为他们在地旷人稀的康藏高原已经行军作战了两个月,沿途筹集到的数量不多的青稞基本上消耗殆尽。到达甘孜红军总部时,奸诈的张国焘干笑着答应拨给一部分粮食、衣服和牛羊。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换取二、六军团领导人对他的支持。而贺龙和任弼时、关向应宁肯勒紧裤带也不愿拿原则作交易,在甘孜会议上仍然毫不含糊地支持党中央的主张,挫败了张国焘的阴谋。张国焘恼羞成怒,取消了答应供应的物资,并且不怀好意地要二方面军去没收东谷喇嘛寺的粮食,头脑清醒的贺龙没有上当。出发的时间快到了,贺龙来不及派部队到远处筹粮,只能就近设法,结果二军团四、五师在朱倭、普玉龙一带勉强筹集了七天口粮,六师和军团直属队在甘孜和干海子只找到一天半的口粮。出发时,贺龙挥舞着拳头,动员大家咬紧牙关前进。
上路后不久,矛盾尖锐化了。饥饿、寒冷,缺氧,加上时雨时雪的恶劣环境,使许多棒小伙子病倒了,牺牲了,部队减员很厉害。六师翻越老则呷登山时,下了一整夜雨雪,第二天到绒玉清点人数,死去干部战士一百四十多人。六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拍来电报说:“六军由甘(孜)到阿(坝)减员七百五十人……模范师绝粮十二天。”八月初,走到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黄河上游噶曲河(今白河)附近时,情况更危机了。部队一连好几天行进在浓雾笼罩的水沼草滩边缘,不见村落,没有人烟,不仅筹集粮食全无指望,就连宿营找块干土、找些干柴也相当困难。沼泽中的积水是棕褐色的,有植物腐烂的霉臭味,不能食用。沼泽中没有路,只有踏着大大小小摇晃不定的草墩试探前进。当然,偶尔也有碧波涟澜的清水执一片片翠绿的浮萍开着紫红色的小花;但也有一些深不知底的泥潭,人畜一是误踩上去,就会不停地下陷,直到被黑乎乎的泥浆所吞没。上千名干部战士牺牲了,有些同志走着走着,身子一歪就再也爬不起来。由于是冻饿而死有的烈士嘴里合着青草,脸上似乎还是笑盈盈的。
看到大批干部战土凄惨死去,贺龙心如刀绞,他知道全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到了!他把传令兵叫到跟前说:“再给各师申述一次命令: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不能丢掉伤病员!我们活着的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抢救阶级弟兄。”
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他把自己一口一口节省下来的炒面分给这个一茶缸,支援那个一小碗,洪湖出来肋警卫连长朱声达胸部负了重伤,口粮又吃光了,奄奄一屁他亲自把炒面用水和了,填进来蚜特甲。朱声达流着眼泪,断断续续地说;“老总,你吃吧,你也该顾顾自己啦。”在他的带动下,军团宜属队的干部战士把绝无仅有的一点粮食慷慨捐献出来,支援前卫部队,留给后卫部队,不顾死亡威胁自己。
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他和大家一起挖野菜,掘草根。为了防止指战员在吃野菜时小毒,他指示各部队成立“党、团员试吃组”,并见带头参加。当野菜和能吃的草很难以找到的,他又号召大家寻找前面部队丢下的马骨头和牛皮,并且亲自教他们吃皮带、皮鞋的方法。
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他还号召大家到河构、水塘里抓鱼、抓青蛙,抓草地上的蚂蚁。他说:“同志们,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要抓来吃,不好吃也要吃,要革命就得吃嘛!”一路上,凡是遇到河沟水塘,他都带头去钓鱼。早在沏鄂西的时候,他就学会了钓鱼,并且成为红三军有名的钓鱼能手,塘里有没有色有什么包他站在岸边望上几眼既能料得差不多。他的马背上经常挂着鱼。他钓鱼从来不自己吃,总是和大家一起吃。
有一次,他一大清早就出去钓鱼,夕阳西下才“收兵团营”,钓的鱼装了半个口袋,足有几十斤重。回到宿营地,他亲自把鱼口袋交给司务长,再三嘱咐说:“同志们好久没个饱顿了,这点鱼一条石许鱼,全部煮了,让大家在草地吃上一个‘饱顿’吧!”司务长拿出大天锅,烧了满满一大锅鲜鱼野菜汤。开饭时,贺龙走过来,拿若汤勺,向早巳围了一困的军团指挥部工作人员挥手说:“同志们!今天会餐,喝鱼汤啦!不分官兵,每人一莱缸,多余的湿给伤病员。”说完,他亲自家勺为大家分鱼汤,从副政委划勺应开始,到通信员、警卫员、炊事员,每人都分了一茶缸瓦才给自己舀一茶缸。他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一边吃一边乐呵呵地队“味道还宾鲜哩!要是再放点盐进去,我看长沙城里的‘三鲜汤’也没有这汤味道好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就是传为佳话的贸老总与部下“草地会舀”。
为了给同志们寻找“粮食”,贺龙有一次外出钓鱼险些遭到藏族反动骑兵的袭击。当时他带着警卫员定得很远,正钓得入神,忽听背后响起了枪声,回头一看,几十个藏族骑兵从不远处一个
草梁子上冲了下来,一边打枪一边“噢嗬、噢嗬”地喊叫,眼看就要冲到跟前了。警卫员李家斌等迎了上去,噼噼啪啪双方对射起来,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贺龙却毫不在意地继续钓鱼,因为
他从子弹飞来的声音里听出危险性不大,直到又钓起一条尺把长的鱼,才放下鱼竿,说“我去看看”,而这时藏族骑兵吃了警卫人员十几杆连枪的“硬家伙”已经调头向后转了。贺龙笑笑说:“我们还是钓鱼吧。”又把鱼钩甩进水中。
就在贺龙不辞艰辛,千方百计领导二方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他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下降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关向应非常着急,跑到前卫部队——四师十二团对团长、政委说:“赶快想办法给贺老总找酥油,他已经瘦得不行了,最近腰带又紧了几格。其它,不要说当时找不到酥油,就是找到了,他又怎么肯吃呢!
过了噶曲风前卫部队登上土岗,远远望见前面有一批牛羊隐藏在一人多深的蒿草中,旁边还有几顶帐篷,估计是总部或者四方面军设的兵站,同志们高兴得欢呼跳跃起来。走过去一问,果然是朱总司令下令留给二方面军的,不过,前几天被藏族反动骑兵偷袭,损失了一部分犊牛。前卫部队的向志正同兵站工作人员攀谈,贺老总带着警卫员走来了,他听过汇报,右手向下一捶,说;“算了,天大的因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接着仔细询问起牲畜的数字,决定把原来准备发给每个人吃六天的六斤肉,减少发给部队。
遵照贺总指挥的决定,兵站工作人员开始分由,也给贺总指挥分出了一份。当他们拿着这份肉,准备交给警卫员时,贺龙在一旁开腔了:“拿回去!”
“总指挥,这份是你应得的。”
“走这么远的路,不吃东西怎么行?”
兵站工作人员坚持应当给,警卫人员坚持应当收,可是,贺龙自己走过来了,亲手把肉接过来,放回到原处。对兵站工作人员说:“同志,别替我发愁,我的伙食我自己办理,留着那份肉发给后面的同志吧!”
“首长,你有什么办法?在这鬼都不愿意呆的地方,没有这几斤肉就不容易走出去呀。”兵站同志急得喊叫起来。
贺龙仰头哈哈大笑,用手比画着钓鱼的姿势说:“看吧,我还要改善生活呐!”说完,拍打了几下身上的泥土,大步流星地向前走了。
警卫员噘着嘴,无可奈何地跟在后面,嘟嘟嚷嚷道:“得啦,你钓的鱼再多也改善不了生活!哪一次不是请这个,邀那个,大家一起吃,你自己只喝点汤……”
望着贺龙渐渐远去的身影,前卫部队的同志叹息说:“贺老总就是这样的人。别看他现在瘦成这个样子,可是老脾气总改不了——不管不顾自己!”
在草地行军的日子里,贺龙不仅关心照顾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而是念念不忘四方面军生病掉队的战友,念念不忘党中央和毛大帅交给他的团结四方面军一道北上这件大事。
他经常询问、提醒各部队领导干部:“丢下四方面军的同志没有?要记住,遇到四方面军掉队的同志,有马先让他们骑,有粮先给他们吃。”
走到色既塘附近,在一座荒废了的破喇嘛庙里,他亲自救护了一个病倒的四方面军干部。这个同志叫方振远,是四方面军兵站部的一位科长,由于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被留在庙中。贺龙问明情况,和警卫员一起把方科长抬上了马,吃住都安排在司令部,直到走出草地,送回四方面军后勤部。四十五年后,方振远听说中央决定为贺龙平反昭雪修史立传,激动地给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写了一封发自肺腑的长信,讲述了当年被救的经过。他说:“过了阿坝,我病倒了,发高烧,不省人事,只好躺在附近山上的一个小喇嘛寺里休息。等我清醒过来时,山下已经渐渐没有人过路了,我心中不免紧张起来。中午十二点左右,有二、三十个人骑着马向喇嘛寺走来,莫不是敌人,我做好了战斗准备,决心抵抗到底。正当我严阵以待的时候,没有想到,来人竟是贺龙同志。他问过了我的情况后,亲切地说:‘让牲口驮着走吧!’他看到我的牲口性子太烈,就从他们的牲口中挑了一匹老实马,抬我伏在马上,还派炊事员给我送食物。第二天下午,又接我到司令部,要我和他们一块吃晚饭。和那么多领导同志一起吃饭,我还是第一次,真有些不好意思,但贺龙同志非常热情地关心我说:‘方科长,你要多吃些东西,身体才能恢复过来啊!’就这样,在二方面军同志的照顾下,我过了腊子口,走出了草地回到了四方面军后勤部。贺龙同志啊,是您救了我,若不是碰到您,说不定我早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或是遭到了敌人的袭击。正是由于您对每个革命同志有海一样的深情,不管是哪个部分的,您又是如此的关心,我才能战胜了疾病的威胁……贺龙同志,您又是那样顾全大局,深明大义,为了处理好二、四方面军的关系,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同志并和张国焘分裂阴谋作斗争,您坚持把我送回四方面军去。您的胸怀是多么宽阔,对革命事业是多么忠心啊!”
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战,二方面军就要走出草地了。一天,后卫部队来到靠近草地边缘的包座,翻上一道矮山,见有一座金顶红墙的庙宇掩映在苍翠的松林之中格外好看,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地朝庙宇走去。老远看见关向应副政委站在庙门口,正和几个四方面军掉队的干部谈话。关副政委见后卫部队上来了,一面给他们还礼,一面对他们说:“这座喇嘛寺里的粮食,全是给你们后卫留的!刚才,贺总亲自站在庙门口,劝过路的部队不要进庙去。贺总不住嘴地劝那些缺粮的同志说:‘后卫部队走在最后,收容了掉队的同志,那都是伤病号呀,不光是二方面军的,还有四方面军的。这庙里的粮食一定要留给他们!’贺总看大家放慢了脚步,又放开喉咙说:‘快走吧,再往前走几步,小河边上有一大片好野菜咧!’同志们听了贺总的话,都欢天喜地朝前去了。”关副政委笑着说:‘贺总往这里一站,又这么一讲,哪个还想进庙里去哟。不过,讲老实话,前面同志的肚子里,也是一粒粮食也没有哇。他们经过庙门口,往里看一眼,虽然没有看见粮食,怕也是直吞口水哟。”后卫部队的同志听了,眼泪禁不住滚落下来。
甘南金秋,天高气爽。九月一日,贺龙穿过天险腊子口,到达氓山脚下哈达铺。这里是回族人民聚居地区,古朴的小街上,摆着锅盔、小麦、糜子、肉类等货摊。贺龙一到哈达铺,马上把供给部的同志喊来说:“赶快找头骡子驮上炒面,沿着原路往回走!我派一个骑兵侦察连配合你们,务必要把掉在草地里的战友接回来!”供给部马上照办,在草地里寻找了三天三夜,结果营救回来了一百多名阶级弟兄。同志们都说,他们的命是贺老总拣回来的。
【1】
【2】
【3】
【4】
【5】
【6】
【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编:武立伟)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