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与网友在线交流
刘少奇平时不多说话,比较沉默寡言,擅长思考
[主持人]:很多网友提到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请您谈一谈这本书对现在的共产党员有哪些启发意义?
[黄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的代表作,它出版以来,在我们党内甚至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关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原来是1939年7月份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的一个讲演,后来经过整理出版成了小册子。当时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当中,这本书作为干部必读的书籍之一。后来解放以后,在1962年《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再次公开出版发行,并且翻译成了多种外文本。在1980年刘少奇平反以后,这本书又再次地出版发行。我觉得,这本书是刘少奇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本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呢?主要是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一般都是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少从共产党员个人修养的角度进行专门论述。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人来执行,要靠共产党员来贯彻,刘少奇专门从加强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党员的素质,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角度比较独特,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刘少奇这方面的思想有他独特的价值。我认为这一理论在今天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刘少奇是在什么样的条件和背景下提出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
[黄峥]: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是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当时,中国革命、中国抗日战争都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经过延安“整风”,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也正确地解决了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清算了党内“左”的、“右”的错误路线。当时党内就已经有一个共识,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是在党内“左”的、“右”的错误思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能够指引中国革命达到胜利。当时已经有很多的高级干部纷纷写文章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要制定新的《党章》,根据党内的一致看法,就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系统的论述。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嘉宾你们能否谈谈长征中的刘少奇是怎样的?
[黄峥]:刘少奇是从头到尾都参加了长征,他也出席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在整个长征过程当中,刘少奇的身份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在长征过程中还担任过红三军团的党代表,担任过红五军团的政治部主任,还曾经担任过筹粮委员会主任。他在长征中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他和整个红一方面军一起一直到达陕北,直到长征胜利结束。
[网友如此多娇的微机室欢迎您]:请问黄峥研究员:刘少奇同志与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相比较,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
[黄峥]:应该说,他们都是历史伟人、开国元勋,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确实有不一样的风格。刘少奇的功绩和贡献主要在工人运动、白区斗争、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解放后,他是仅次于毛泽东的中国第二把手,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在历史上,刘少奇曾经三次代理毛泽东的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刘少奇比较独特的一面,他是一位理论家,他在中国的工人运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等等方面有不少的理论研究,提出过很多真知灼见。刘少奇平时不多说话,比较沉默寡言,擅长思考。
[黄峥]:今天很高兴来到人民网做客,看到这么多网友关心刘少奇,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很多网友有很高的水平。我今后愿意和大家一起把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各位网友,再见!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主持人]:马上就要到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您想如何纪念呢?
[刘丁]:我认为关于刘少奇同志的影视作品非常少,以他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也非常少,我希望在他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至少可以拍摄出有关刘少奇同志的影视作品,来跟全国的人民群众一块分享。
[主持人]:今年有很多人自发来纪念怀念刘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曾说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您如何看待这句话?
[刘丁]:这句话非常正确,因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历史是由人民来创造的”。我父亲说这句话时,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最后跟我母亲分手,也就是我母亲要被关进监狱的时候。我母亲当时有一种想法,觉得一分手我父亲就活不成了,所以我母亲手里拿着一个安眠药瓶,冲我父亲晃了一下,我父亲当时摇了摇头,就说了这句话。说“好在历史是人民谱写的”就是说他不同意我母亲的这种行为,而且告诉她这句话,就表示说到底他们不是所谓的“最大的走资派”,最终会还是颠倒过来的。所以我母亲在监狱中待了12年,非常坚强,其中有5、6年几乎一天都见不到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跟她说话。你想一个人若干年没有人跟你说一句话,也没有报纸看,甚至都没有任何声音,一般的人神经稍微差一点,恐怕会疯掉,或者得抑郁症,但是我母亲非常坚强。那段日子过来以后,她恢复得也很快,后来又走上工作岗位。
[主持人]:这句话对您,以及其他孩子辈人的意义是什么?您当时是不是也遭受到一些波折?
[刘丁]:我们当时被叫做“头号黑帮狗崽子”,受迫害是首当其冲的,我们这些子女可以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家的亲人一共去世了六位,现在活着是剩下来的。
[网友飞天小白]:刘少奇同志说过:“要使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那在您眼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呢?关于他的学习,最使你感触良深的是什么事?
[刘丁]:有一年暑假时,我有幸跟随我父亲到东北三省视察工作。我父亲有一个想法,过去古话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于这个原因他就把我们带上跟他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及内蒙古的牧民家里。到东北和内蒙视察工作时,一共在火车上我住了19天,每天晚上都住火车,第二天到一个新地方。那时我父亲视察工作,包括工厂、林场、学校、农村很多地方。他会在当地学习,比方说,对林业我父亲是不懂如何种树的,因为他不是林业方面的专家,但是他请几位林业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向他们请教,根据他们的见地进行一些实验,并做了一些指示。因为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了,大人的话可以听得懂一些,我们就在旁边听到他如何来进行询问,如何思考,如何做指示。因为当时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已经被砍伐得有点“惨不忍睹”了,我父亲提出一定要把人工种植红松树这个实验搞下去,并要想办法获得成功。最后真的成功了,人工方面,包括飞机撒播等等,所有这些森林农业可以维持到今天,跟当时(1959年时)所做出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那时我们就开始人工育林了,如果不是这样那片森林肯定保不住。我们那时候在大深山里没有路,下着大雨,雨一停蚊子、小咬就上来了,咬得浑身都是包。
[刘丁]:对于子女的学习教育方面,我父亲从来就不惩罚我们,他都是给我们讲道理。在60年代初,在1962年,那时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刚刚过,父亲有问过我意见,就是为了我升高中的事,我们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大家都发表意见。当时我父亲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教育制度像现在小学、中学、大学一样,正规、正常的上学的路线。还有一种叫“半工半读”,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年我父亲在天津上留法预科时就是这样上的,是自己供养自己上学,他提倡这两种教育制度。于是我们家九个子女就出了我这么一个学农的,我上的是农业中专,初中毕业以后我直接上农业中专,当时我16岁。我是学农出身,上的是北京农业技术学校。也是走了一条实践的道路。我们学校大约54%是下地劳动,46%是在教室上课,干活和学习实践相结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