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嘉宾访谈
>>
访谈实录
实录:会宁县委书记贾汝昌谈红色旅游与基层党建 (2)
2010年06月21日14:28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实录:会宁县委书记贾汝昌谈红色旅游与基层党建 (2)--嘉宾访谈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甘肃会宁县委书记贾汝昌在访谈室
打响红色牌 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 主要从五大方面加速推进
[主持人]:刚刚听您其中一张牌——红色牌,就是红色旅游,我们知道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如何打造红色旅游呢?有没有什么措施和方法?
[贾汝昌]:
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给我们会宁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总体来说,会宁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独特的政治优势,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丰富的开发资源。
会宁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不朽丰碑。红军会师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0大元帅中的9大元帅、10位大将中的8位大将, 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会宁作为伟大长征的会合点,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境内有闻名全国的红军会师旧址,红军会师旧址内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唯一全面反映长征历史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有全国规模最大、主展将帅题词最多的将帅碑林,有邓小平亲笔题名的红军会师纪念塔,有始建于明代的会师门,有县级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全国重点历史博物馆。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遥相呼应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以模拟、微缩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事件为主要内容,以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修建了22处旅游景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与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构成了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的红色旅游景区。
会宁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红军会师以坚定的革命信念、激荡的历史风云,铸就了伟大的红色精神,浸透了会宁这片光荣的土地,会宁成为了红色历史名城的代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宋平、张震、费孝通、钱伟长、陈俊生、钱正英等先后来会宁,缅怀先烈,视察工作;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时,刘思齐、邵华、罗东进、任远征等开国元勋子女情系长征路,不远万里来会宁追忆革命先烈,瞻仰会师旧址。特别是2007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宁视察期间瞻仰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亲切接见了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代表,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并深情地嘱托我们,要把革命圣地会宁建设好。总书记的赞誉是对会宁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所处地位的一个最新、最准确、最权威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国革命圣地”为标志的会宁形象。
会宁红色旅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2006年,我们紧紧抓住全国上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机遇,举全县之力,集众人智慧,精心筹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三大主力会宁会师70周年大庆活动,成功举办了纪念大会、“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等50多项大规模、高规格纪念活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新闻媒体的300多位记者,对长征胜利70周年大庆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强势宣传了会宁,使会宁红色旅游的崭新形象完整地呈现在全省及全国人民面前。
会宁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开发资源。会师期间,红军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留下了20多处战斗遗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特色突出,内涵深刻,集聚了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会宁除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外,还拥有十分便利的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环境。会宁以东100公里有六盘山,以南60公里是通渭榜罗镇,东北100公里有平川打拉池,是俄界—腊子口—哈达铺—榜罗镇—会宁线路,延安—吴起镇—南梁—六盘山—界石铺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成都—松潘—若尔盖—迭部—宕昌—会宁—临夏—兰州”线路的重要站点,沿线有大量的红军长征遗迹遗存,是广大游客旅游参观的理想线路。
会宁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打“红色牌,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的目标,坚持走 “旅游活县”的路子,红色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开发红色旅游产业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的。
第一,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前提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我们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融通资金,千方百计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1986年纪念红军会师50周年大庆时,修建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的“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1996年纪念红军会师60周年大庆时,修建了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园名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由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名的“将帅碑林”。修建了“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和“慢牛坡革命烈士陵园”。2006年纪念红军会师70周年大庆时,我们筹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18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师旧址面积拓展到4.2万平方米,进一步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会师旧址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新中国60大地标之一。
第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核心是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我们把红色革命特色与地方传统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红色主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绿色产业资源和金色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游和教育考察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娱乐型旅游转变。我们大力发展以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特色旅游,利用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展“认识10种粮食、22种农具、吃一顿农家饭”活动,用“小米饭”为都市游客和少年儿童补充精神“营养”,增进城乡人民的交流,加深城乡人民的感情,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浓郁的农家风情、勤劳朴实的农家生活。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促进会宁教育旅游搭建了平台,创设了条件。近年来,慕名会宁教育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加,教育旅游逐渐成为会宁旅游的又一亮点,实现了以“红色旅游”带动“金色教育”、以“红色旅游”衬托“金色教育”的格局。在前不久上海举办的 “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活动中,我们会宁被授予了“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称号。
第三,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关键是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我们坚持以节会为媒,以圣地传情,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军会师五十、六十、六十五、七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并在国家旅游局和全国红办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2006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暨全国红色旅游研讨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在此次研讨会上,以“红军从这里走过,三军在这里会师”为主题,积极宣传推介红色旅游线路,与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市旅游局联合发表了《会宁宣言》;相继成功举办了多届红色旅游节。2009年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之际,会宁和华池两县联合举办了“2009会宁—六盘山—华池—延安红色旅游线路推介”活动,首次实现了庆阳、白银、平凉、陕西延安、宁夏固原三省五地联合推介,开创了会宁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路子。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成功宣传推介了会宁,极大地提高了“会宁——红军三军会师”这一红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除了以节庆活动扩大会宁红色旅游影响外,我们还通过编辑制作邮册,拍摄专题片等方式大力宣传。2009年9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几大媒体,相继在《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栏目中对会宁进行了报道,红色会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第四,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根本是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我们主动与上级旅游部门联系,在会宁分别举办了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通过举办培训活动,丰富了我县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全县旅游服务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第五,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目的是要在带动经济发展上下功夫。随着会宁红色旅游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来我们会宁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2007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2008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今年有望突出一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两个亿。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县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对推动会宁经济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近几年,各地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纷纷打出“红色旅游”这张牌,请问贾书记,你觉得会宁的旅游业会受到冲击吗?有没有感觉到压力?
[贾汝昌]:
近几年,红色旅游事业发展可以说是国家支持,社会关注,全国很多有条件的地方都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研发红色旅游产品上做文章,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潮,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红色旅游本身是一个联合产业,各地的红色景点就像一颗颗珠子,串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链条,每个景点建好了才能打造出精品线路,才能吸引游客,全国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浓厚氛围对我们来说是有利因素。但有机遇就有挑战,全国著名红色景点延安、井冈山、韶山等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起步早,速度快,影响大,整体实力强,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面对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我们只有变压力为动力,继续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整合、产业链条延伸、宣传促销等方面狠下大功夫,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支持,突出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勇往直前,努力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主持人]:面对红色资源的不断兴起,您觉得怎样才能发挥我们会宁的红色资源优势?
[贾汝昌]:
为了更好发挥会宁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我们坚持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深入推进“三区一带两支撑”建设,全面实施“融入中心、基础先行、项目支撑、优势带动、科学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抓开发、打基础、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把红色旅游作为树立会宁形象、弘扬会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来抓,以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深入挖掘红色内涵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为依托,以增强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为目标,加大旅游项目争取力度,推动区域联合,全力打造融红色文化、金色教育、绿色产业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产业格局,努力建设全省红色旅游龙头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真正把红色旅游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阶段,我们将切实增强发展红色旅游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丰富会师旧址内涵、改造提升长征胜利景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红色文化”的思路,以长征为背景,突出会师主题,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崇文重教的历史为背景,突出会宁优势,打造教育名县品牌;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绿色产业品牌。一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最近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支持精品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尤其强调“积极推进会宁红色旅游基地建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会宁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为我们走好“旅游活县”的路子拓展了发展空间,赢得了政策支持。我们要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认真对接国家扶持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二是加大精品景区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充实、完善、提升红军会师旧址4A级景区;以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改扩建为契机,开发新的红色景点,着力建设集红色旅游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长征胜利景园,打造县内“一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深度整合旅游资源。根据现代旅游发展趋势,依托历史文化、金色教育、绿色产业等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大对西宁城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汉墓群等历史遗迹开发保护力度,建设会宁历史遗迹旅游区,使古今相映生辉,实现“红”与“古”的结合,从而增强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和底蕴。开发建设教育旅游体验区,将“红色资源”与“金色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教育事业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交流平台的目的。将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优势整合起来,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建设新型农村现代旱作农业示范旅游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四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区域联动和跨区域合作上下功夫,认真谋划红色旅游大项目。主动联合周边各地红色景区,大力推介红色旅游线路,广泛拓展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增强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信息共享,达到共赢的目的。
【1】
【2】
【3】
【4】
(责编:杨媚)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