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春风十里 幸福扬州

人民网记者 申琳

2010年12月07日07: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扬州,一个从诗画中走出的江南名城,一个在文明创建中焕发新姿的现代都市。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扬州市坚持以人为本,将创建工作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扬州”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提升市民幸福度,激发市民幸福感”的创建之路。

  绿杨城郭看“宜居”

  “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古人的笔下,扬州是精致、婉约的梦里水乡。如今的扬州,着眼于人居环境改善,着力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秀美扬州、宜居扬州。

  扬州伴大运河而生,古运河穿城而过,蜿蜒近30公里。漫步古运河畔,但见绿柳拂堤、碧草接岸,清清水面上游船缓缓驶过,沿河整洁的景观道上,市民悠闲地散步……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老小区和棚户区错杂,大量的生活污水令古运河水变得又脏又臭,两岸居民为此苦不堪言。为还市民一条清澈的河、人文的河,政府斥巨资进行棚户区改造、控源截污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使古运河荡涤浑身污垢,成为扬州一处胜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岸层林尽染,湖上画舫悠悠,名人故居掩映于茂林修竹,二十四桥横卧在曲水碧波……瘦西湖的风貌古朴而优雅,周围看不到有高楼大厦等现代建筑。为保护瘦西湖的自然景观,扬州在周围划出建设“红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成为扬州市民引以为豪的休闲好去处。

  瘦西湖街道友谊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小区,长期以来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路面不平、路灯不亮、管网老化、楼面斑驳,一遇到下雨,化粪池就往外漫。今年,街道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对社区63幢居民楼及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维修楼梯和栏杆,粉刷楼道和外立面,居民楼由内到外焕然一新;小区的污水管网实现全面更新改造;更新改造自来水、煤气、电话线和网络线,新增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社区邻里活动中心、塑胶地面健身广场,翻新小区内的公厕……看着住了几十年的小区旧貌换新颜,73岁的退休老干部钱永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首诗《友谊社区大变样》:“……环境优美,如诗如画;心情舒畅,寿命延长。”

  赵金龙是一家企业的司炉工,一家四口住在维扬区城北乡黄金苑小区,是扬州“831”工程的受惠者之一。2003年,扬州启动“831”工程,开始面向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市区常住10年以上的困难户提供安居帮扶项目。在安居工程帮扶下,赵金龙一家从住了20多年的16平方米平房搬进了近80平方米的楼房。今年以来,针对这个保障房小区缺乏物业带来的问题,社区争取资金50万元对近30块花圃重新铺设,同时对堆放在楼道、车库前的杂物及小区内垃圾进行集中清理。
【1】 【2】 【3】 

 
(责编:刘红艳)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