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一曲崇高信仰的颂歌——冯理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稿摘编 

2008年07月30日11:2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冯奶奶,“党娃”永远怀念您

  北京石景山区红十字绍家坡康复医院护士 党云

  

  今年2月8日,是冯奶奶远行的日子,那天特别冷。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北京石景山区红十字绍家坡康复医院的6个“党娃”赶到海军总医院。一进灵堂,遗像上的冯奶奶在深情地望着我们,我们不约而同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冯奶奶,您的党娃来看您了!”那一天,我们这些没有亲人的孤儿却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在为冯奶奶守灵的7天7夜里,我们以泪洗面。

  我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草丛中,是党和政府收养了我,把我和其他一些被遗弃的孤残儿童一起寄养在山西大同一个叫散岔村的小山村。为了感谢党的恩情,我们这些孤儿都姓党,人们叫我们“党娃”。

  绍家坡康复医院的万院长是冯奶奶的学生,经常到散岔村义诊,他把我们这些孤残儿童的情况告诉了冯奶奶。在冯奶奶的资助下,2001年6月23日,万院长把我带到了康复医院边治病边学医。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早上,一位身穿军装、满脸慈祥的奶奶朝我走了过来,我胆怯地往后躲,“可怜的孩子,快让奶奶抱抱”,冯奶奶一把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拥抱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而我身患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看惯了别人的嘲讽、冷落和嫌弃,连一个笑脸都是我最大的奢望,更别说拥抱了。我把头紧紧贴在冯奶奶温暖的胸前,品味着从未有过的幸福。

  我们这些“党娃”到了北京,生活条件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还是快乐不起来,自卑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冯奶奶看出了我的忧伤,对我说:“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它笑,它就笑。”她要我每天起床后先照镜子,对着镜子微笑。

  后来,冯奶奶开始用中医传统疗法帮我治病,她小心翼翼地托着我的右腿,一点点地往上抬,最后轻轻地放在她的肩上,然后边扎针,边按摩,一次要持续半个小时。由于我的右腿不能动弹,只能重重地压在冯奶奶的肩上,我看到密密的汗珠从她斑白的鬓角渗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孩子,疼着你了吧?奶奶轻一点。”冯奶奶,您哪里知道,您的“党娃”是因感激而哭,您的“党娃”是心疼地哭了。14年来,我拖着一条残腿,饱尝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是您的双手,抚平我心中的伤痕;是您的肩膀,让我有了最坚强的依靠!冯奶奶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孩子,你要感谢党,亲生父母遗弃了你们,是党,给了你们第二次生命!”经过冯奶奶一年多的治疗,我的右腿奇迹般地康复了,前年还和几个“党娃”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表演了武术。

  冯奶奶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康复医院的“党娃”们身上都撒满了她的爱。党荣姐姐是被养父母从野狗嘴里救下来的,至今身上还残留着好几块伤疤。养父母为了供她上学,从亲戚那里借了3只羊羔,让她边放羊,边读书。到北京后,冯奶奶鼓励她学习英语,给她买英语辅导书、复读机和磁带。冯奶奶对她说:“学好英语,你就可以把中医知识传播到国外去,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冯奶奶为她联系外语学校,教唱英文歌曲,还定期和她口语对话。在冯奶奶的帮助下,几年下来,当初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党荣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瑞典的数十批医学访问团,当年的放羊娃,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翻译家”。

  丁智炜是我们医院的护士长,父母不幸去世,由于交不起学费,放弃了高考。来到康复医院后,冯奶奶出钱资助她完成函授中医大专学业。2003年,她参加北京抗击“非典”的战斗,在救治一位病人时针头划破了手指,她被紧急隔离。冯奶奶知道后,每天打电话安慰她,要她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和预防。冯奶奶还送给丁姐姐一支用红绸子精心包着的温度计,对她说红色能带来好运,再三叮嘱她每天要定时量体温。在收到温度计那一刻,丁姐姐泪流满面,她深深地感到,虽然自己被隔离,但是并不孤单。丁姐姐顿时增加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隔离期一过,她就带着康复医院的9名护士再一次冲到抗击“非典”一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评为首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10年来,冯奶奶先后为康复医院和散岔村捐款捐物累计5万多元,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康复医院收留了“党娃”和社会孤残儿童200多名。因为有了党,有了冯奶奶,我们原本残缺的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我们不再是弃儿,正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在内蒙古雪灾现场有我们治病救人的身影,贫困地区的孤残儿童得到过我们的医疗救助,我们还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会红十字应急救援任务。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爱心奶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们是党的孩子!

  福泽苍生大爱千秋

  北京广播电视报记者 赵红岩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报的记者,我曾多次采访过冯理达教授,日子久了,我们成了忘年交。我称她冯老,她称我“小友”。就在她去世的前两个月,我应约去采访她,她在记事牌上写到:“今日红岩小友来访。”这行小字如今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中。临别时,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谁曾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永别!送别冯老的那一天,我含泪在挽联上写下:“继承父母遗志报效祖国鞠躬尽瘁,历经艰难坎坷福泽苍生大爱千秋”。我感到,用这两句话来描绘她的非凡人生、赞美她的高洁品行、解读她的如玉心灵,她当之无愧!

  冯老的一家可以说是个政协世家,父亲冯玉祥,在应邀回国参加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途中遇难;母亲李德全,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爱人罗元铮也曾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委员;冯老任全国政协常委、委员达20年,并长期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两代为民参政,一样爱国情怀。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2007年8月,台湾退役军人协会组团访问祖国大陆。访问团一到,就向有关方面提出,希望能见到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理达女士。访问团到了北京,不巧冯老得了重感冒,咳嗽得很厉害。接到组织上的通知,她坚持带病前往。见到期盼已久的冯玉祥将军的女儿,访问团的老兵们格外高兴,有人激动得老泪横流。冯老已是82岁高龄了,坚持全程陪同访问团,每次参加活动,无论时间多久,都始终保持腰板挺直,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她与台湾同胞们心与心地沟通和交流;利用种种机会介绍祖国发展、国力强盛的大好形势,传递“海峡隔不断,同胞一家亲”的强烈期盼。临别时,一位当年西北军的后代对冯老说:“大姐,谢谢您。反对分裂,祖国统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无论什么时候,炎黄子孙的血脉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在与冯老的交往和交流中,更让我感动的是,她洒向人间的真情大爱,不仅包含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爱祖国与爱事业的交融,而且处处彰显着母爱的伟大和崇高。2004年“两会”前夕,北京清河打工子弟学校——“鸿雁试验学校”的孩子们看到来了两位奶奶,她们就是冯理达委员和尚秀云委员。这所学校,校舍是临时借的,教师都是外地来的,三四百个孩子挤在几间四面透风的教室里,砖头上架块木板当课桌。看到这种情形,两位委员连夜赶写提案,呼吁尽快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北京姑娘王惠1981年出生,1995年3月患结核性脑膜炎,由于长期吃激素,整个人都变了形,体重激增到180斤,行走困难,几乎失明。一些医院做出结论:最好的治疗结果就是植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惠的父母找到冯理达。在冯理达的精心治疗下,王惠体重不断下降,视力逐渐恢复,最终得以痊愈。为了减轻王惠因长期治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冯老还安排王惠成为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给她一些生活补贴,教她学英语,资助她报班学习电脑,不仅点燃王惠的生命之火,还帮她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如今,王惠在北京西客站工作,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并被北京市评为“岗位成才标兵”。冯老去世了,小王惠在灵前久哭不起,一直呼唤“冯奶奶”,手里捧着冯奶奶亲笔写给她的条幅,上写着:“流出的是眼泪,画出的是彩虹”!

  
【1】 【2】 【3】 

   
 
(责编:景玥(实习))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