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我和四季有个约会”
与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病榻一席谈 (3)
本报记者 李选清 司彦文 武天敏 钱晓虎
2007年04月07日12:58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老百姓愿意提问题,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所希望;什么时候老百姓不提问题了,才是真正的危险”

  记者:给地方群众讲课,您认为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方永刚:大都关心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腐败的问题,一个是贫富差距的问题。其中,贫富差距是更多人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必须迎着问题走。我说我们国家的改革是在打破平均主义的基础上开始的,小平同志提出一个战略决策: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但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大家还发现,有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并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是偷税漏税、变卖国有资产……这都是客观事实。

  但是,党和政府已经早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和人民共同思考改革的目的:改革究竟是为了谁?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共42条,每一条都谋求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2004年党中央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提高党的“五大能力”,主要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后来,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都是着眼于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给老百姓讲这些,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很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党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也正在用创新的理论来解决。所以,他们觉得很有希望,觉得党的创新理论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觉得跟党的创新理论特别近、特别亲。

  记者:您怎样看待老百姓提问题?

  方永刚:我觉得,老百姓愿意提问题,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希望。什么时候老百姓不提问题了,才是真正的危险。所以我们理论工作者应当不心虚、不躲闪、不回避,迎着问题走。我们和老百姓的希望是一样的,心虚什么呢?我们和老百姓的心灵是相通的,回避什么呢?我们本身就是老百姓,躲闪什么呢?

  “一堂课受欢迎的广度,取决于宣讲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钻得深、想得透”

  记者:我们看到您有一本《邓小平文选》,已经翻烂了,里面还画了很多线。您下这么大功夫研读,是怎么考虑的?

  方永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于政治理论教员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我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确实非常熟悉,随便念一句话我都知道在第几页。下这么大功夫研读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真正弄通弄懂党的创新理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准确地、科学地阐述党的创新理论。我觉得,一堂课受群众欢迎的广度,取决于宣讲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钻得深、想得透。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和课题,我坚决不讲。

  记者:您在地方讲课基本不带稿子,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能做到这一点您觉得主要靠什么?

  方永刚:一个靠底蕴扎实,一个靠融会贯通。党的理论创新,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但是,就像在江岸上任何一点上看见的风景都不是大江的全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关键是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进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何况,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蕴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话语。不学习,连新名词都不懂。所以,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学、多读、多想、多研究。有人说方教授你这个脑袋怎么像电脑似的?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哪一年的工农业产值张嘴就来!这也没什么神奇的,我是学历史出身的呀。有时候我讲课之前5分钟才知道题目,但是讲两三个小时照样没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的专业知识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其他门类的知识是树叶,有了这个树干,时间少我就讲一两个树杈,粘几片树叶。时间长,哪怕三天三夜,我多分几个树杈,照样枝繁叶茂。

  记者:您觉得理论工作者的学习最应当注重什么?

  方永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真理颠扑不破,是因为它扎根实践的沃土;真理与时俱进,是因为生活之树长青。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所有的课题都来自于活生生的实践。理论工作者,应当善于借用实践的源头活水,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如果你说出来的话像录音磁带,写出来的文章像复印文件,有啥意思?

  “如果‘著书只为稻粱谋’,你不要搞理论,这里面没有什么‘稻粱’,打‘稻粱’也是长远的收成”

  记者:理论研究和传播工作非常辛苦,是什么支撑着您这么执着地坚持下去?

  方永刚:对一种事业产生热情不容易,让这种热情始终保持温度就更难。靠什么保持温度?有人是靠赚钱,今年赚10万,明年就想赚20万,乐此不疲。但是,理论传播不是“文化快餐”,金钱的回报是很少的。我到漠河边防讲课,“讲课费”是一兜战士们在塑料大棚里种的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我到海洋岛讲课,当地政府给我的报酬是5斤海上捕捞的鱼,我照样乐乐呵呵……所以,如果“著书只为稻粱谋”,你不要来搞理论,这里面没有什么“稻粱”,打“稻粱”也是长远的收成。我满怀激情地干这个事业,根本上说是因为我的感情在这个地方,当我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就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相反,我感到非常幸福,每次文章发表以后,我都要自己庆祝一下、犒劳自己一下,喝上一杯。我的文章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发表了以后就像孩子降生了,一连几天时间走路都吹口哨。生病之后,躺在床上想一想,这一篇篇的文章其实就是我成长的历程,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笑)

  记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要把这个事业当成一种人生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方永刚:对。我们这份工作绝不仅仅是我们的饭碗,我们这张讲台也绝不是我们谋生的“道具”。社会分工的大棋盘上,之所以要摆放我们这些棋子,而且不管看棋的人如何叽叽喳喳,也不管棋局如何风云变幻,我们都要坚守岗位,以“杜鹃啼血,蚓耕坚泥”的执着完成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要有一大批从内心深处乐于干这个事业的人。所以,我认为干充满激情的事业,也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平和就是不要浮躁,不要让一鸣惊人这些想法干扰自己。

  在这方面,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是我的榜样,他打仗什么都不想,一直往前冲,结果身边的战友死了,就他死不了;想打乒乓球,天天打,打得出神入化;想跑步,就从东海岸跑到西海岸,一跑好几年……你回过头想想,他想做的事都做成了!为什么呢?人这一生能量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如果分散了,就什么都做不成。阿甘虽然是个弱智人,但他会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要做就一根筋地去做,其他人说什么他不在乎,所以他成功了。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呢?龟兔赛跑,为什么兔子落在后面?因为它太有心眼了,每件事都要考虑清楚跟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关系,任何事情都考虑,其实它走了最远的路。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以生为始,也不以死为终。每天我都期待着太阳从东方升起,我和四季有个约会”

  记者:您现在最想对家人朋友说什么?

  方永刚:我想,人生的意义不仅仅以生为始,也不以死为终。回首往事,我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忠孝事父母,仁义尽弟兄。恩爱夫妻久,家和万事兴。”我还有一帮知心朋友,我们一起写文章,那是“著文存高义,授业传精神”。对家人朋友还有两句话:“前瞻人生路”,什么事情都要往前看,充满信心。“快慰寸光阴”,每一刻都高高兴兴,没有必要愁眉苦脸。我爱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得了癌症,大家都以为我很不幸,但是我幽默地说,我很不简单,这病不是谁想得就能得上的!(笑)

  记者:有没有您觉得最遗憾的事情?

  方永刚: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初我想学医没学成,我想治我母亲的病。母亲为我操劳一生,63岁就走了……(落泪)但是我想母亲还是欣慰的,我们兄弟6个,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工作,包括我。我们这个大家族,在大连打工的、上学的,现在将近有四五十口人,他们过年过节都到我家里来,我都要对他们说一句话:今生今世,每个人都要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我老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讲,这个时代太好了,现在这个路线是真正的好路线,这个道路是真正的好道路,现在你再过不上好日子,不要怨这个党,不要怨这个国家,只能怨自己。所以,我老父亲到死都感谢这个社会(哽咽)。因为他知道,我们家有今天,是党给的(擦泪)。所以,要是你们问我,我为什么热爱党的创新理论,其实答案就在这里!

  记者:您现在想跟军报的读者们说什么?

  方永刚:每天早晨,我都期待着阳光。太阳,每天照样从东方升起。今天早晨,看见窗外的柳树发芽了,我不禁呆呆地看了很久。如果没有这场病,我算了一下,我86岁的时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那时的祖国,该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多想和全国人民一起看到那一天啊!

  但是,病魔强迫我想点眼前的事情。那么,我想说,我和四季有个约会――

  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

  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

  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

  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
【1】 【2】 【3】 

  
来源:zzzzzz (责编:常雪梅)

 相关新闻
· 人民网网友盛赞“永刚精神” [2007-04-07 08:10:39.823994]
· 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积极响应胡主席号召 广泛开展向方永刚学习活动 [2007-04-07 08:12:23.288531]
· 教育和理论界掀起学习方永刚事迹的高潮 [2007-04-07 12:46:44.044421]
· 社会各界联系实际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 [2007-04-07 08:10:38.775083]
· 人无信仰不立 [2007-04-06 09:00:21.98206]
· 像方永刚那样教书育人 [2007-04-06 10:23:30.966269]
· 方永刚事迹在驻辽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2007-04-06 14:02:22.948752]
· 北大举行学习方永刚事迹座谈会 [2007-04-07 12:34:41.20564]
· 采访方永刚事迹的记者感言:向永刚学习,祝永刚早日康复 [2007-04-06 18:54:39.950635]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