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我和四季有个约会”
与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病榻一席谈 (2)
本报记者 李选清 司彦文 武天敏 钱晓虎
2007年04月07日12:58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盘着腿,坐在病床上,第3次化疗之后的方永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的面前,有一扇窗户。明澈的阳光,温暖地照在他身上;鸽哨声声,隐隐从窗外传来……

  一名护士轻轻走来,要把窗帘拉上。方永刚摆摆手,制止了她。

  “能看见太阳多好,能看见鸽子多好!”望着窗外,方永刚若有所思地说。

  一番长谈,我们走进了这位戎装教授的内心世界……

  “我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使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讲好每一堂课”

  记者:听说您手术后带着引流袋还坚持给学员上了两节课。您是怎么想的?

  方永刚: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使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讲好每一堂课。当初我提出要讲这两节课,教研室的领导不同意,说你这个身体状况,没有必要再挺着。其实,我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理一定要上这两节课的。患病之后,我每天都被很多事情感动着。各级领导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给我联系医院、找最好的医生。同事们排成长队来看我,连幼儿园的老大妈都给我送饺子吃,还有我的听众,我都不认识,却给我到处找药方……我感到,我的健康和生命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属于大家的。我所能做的,最好就是让他们看见:我没有倒下,我还站在讲台上!

  记者:现在您还想念您的讲台吗?

  方永刚:是,我非常想念我的讲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当教员没出路,曾开玩笑说:“我进复旦大门走对了,选历史系走错了;进大连对了,来部队教书错了。”现在看来,我的选择不但不错,而且很明智。读史明志,让我心胸开阔;教书育人,让我精神不倒。教育别人奋勇向前的人,不能自己遇到一点坎坷就倒下。一天我看见孩子的脸上有泪痕,我就跟他说,不要担心爸爸,人的状态滑落到最低点了,就像碗底的一颗球,随便一挪就是往高处走!

  记者:现在躺在病床上,您感到过后悔吗?

  方永刚:无怨无悔!我这个人啊,一辈子多灾多难,九死一生:小时候吃野菜吃了那么多年没有被饿死,上学饿了爬树摘果子掉下来差点没摔死;上大学时有一次出鼻血,血流不止,没有流死;1993年贫血,血色素降到了7克,我没有死;1997年车祸脖子重伤,我也挺过来了……命运给我这么多的磨难,我觉得是在考验我。生活是美丽的,每天能看到窗外的鸽子在飞翔,是幸福的。我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从事着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业,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马克思说,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他社会化成熟的程度。什么叫做社会化?就是被社会所认可的程度。我不敢说社会认可我,但是我欣慰,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理论传播最讲究心口如一。要让别人信你讲的东西,首先要发自内心地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

  记者:您说哪怕讲五分钟的课也充满激情。激情从哪来?

  方永刚:人生的激情,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火种。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激情。我热爱党的创新理论,首先是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我要是不把这个事业干好,不说别人,首先是父母的在天之灵不会原谅我。回忆童年的苦日子,我也常常想,《春天的故事》歌里唱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多么潇洒,多么轻松。但是这个“圈”的背后,是党多少年的艰辛探索!所以我想,真理尽管很朴实,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真理的产生很简单,我们理论工作者有责任让群众认识到这一点。

  记者:这种激情除了感染了您自己,对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有什么意义?

  方永刚:理论传播最讲究心口如一。要让别人信你讲的东西,首先要发自内心地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如果你没把自己融入进去,你和你所讲的问题之间不搭界,你是你,它是它,就成了“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那老百姓还不如回家看电视,为什么要坐在那儿听你讲两三个小时?所以说,同样的机遇、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工作,精神状态不同,效果完全不同。你没有感动自己,那怎么去感动听众呢?所以有时找我作报告的单位领导,看到我这么年轻,怕我讲不好。我就告诉他们,报告的时间长短你们规定,题目你们出,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你不要担心我讲课的效果。你做两件事就够了:第一给我一杯白开水,第二给我准备一条擦汗的毛巾。

  “我并不是一个很在乎别人评价的人,但是我特别在乎我讲课的时候听众有没有掌声”

  记者:每一次给大家讲党的创新理论,您为什么都感到很满足、很快慰?

  方永刚:首先那是因为听众很满足、很快慰。说到我自己的感觉,我最喜欢听众热烈的掌声。说句心里话,我并不是一个很在乎别人评价的人,但是我特别在乎我讲课的时候听众有没有掌声,因为这掌声不仅仅代表了他们对我讲课能力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他们对我所讲的内容的肯定,说明他们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拥护党的创新理论、发自内心地信服党的创新理论。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是这个!

  有一次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单位为“争夺”我互不相让,我只好安排在同一天,上午在这个单位讲,下午去那个单位。你说我又不是歌星,不是什么名流,为啥大家对我这么欢迎?归根到底,是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有强烈的需求。当然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来接我讲课的人眼睛瞪得老大,问:你是方教授吗?我说是啊。他们又问:怎么这么年轻?我说那按你意思呢?他说:我猜怎么也得是60来岁的白胡子老头,得是老专家啊!(笑)人家都不认识我,为啥登门来请我?这说明真正吸引他们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要讲的东西,是党的创新理论。

  记者:当前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您怎么有信心认为听众一定喜欢听您的课?

  方永刚:价值观多元化不假,但多元化并不排斥人们对共同理想的追求。我们这个民族,其实是一个非常追求统一信仰的民族。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绝,在世界各民族中是没有的。为什么?就是有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如果我们在民族精神的构建上只重破,不重立,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崛起中的大国来说是特别危险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太重要了!归根到底,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如果信仰不统一,中国就会像世界上一些战乱的国家那样一盘散沙,还怎么稳定和发展?老百姓还赚什么钱,拿什么买房子、买车子,恐怕连安生日子都过不成。老百姓不傻,他们知道这样朴实的道理!

  说白了,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一些同志有个“想当然”的认识误区,一说到党的创新理论,就认为“理论是上边的,群众是下边的”,感觉理论离老百姓很遥远,群众不感兴趣。其实,老百姓给我的感觉恰恰相反,他们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欢迎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理论工作者,要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融,这样我们的双脚才算站在大地上了,我们的事业才有根”

  记者:您给听众讲课,特别是面对普通老百姓,说的都是大白话,有没有人说你这样讲课不像个教授?

  方永刚:有啊,在地方大学讲课,大学生课后跟我交流,都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教授这么讲课的。但就是这节课,大学生们给我鼓掌35次。我觉得一个教授有没有水平,不在于他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谈到语言表达,我们政治理论教员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思维、人的实践,怎能不讲“人的语言”?老子讲“和其光,同其尘”。我的理解是不要远离生活,要亲近生活。什么叫生活?百姓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就是生活。所以不要自命清高,你在那孤芳自赏时,就已经切断了你的源头活水。当你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你的生命力、创造力基本也停止了,你的感知力也会退化。“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党的理论工作者,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融,我们的双脚才算站在大地上了,我们的事业才有根。大地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大地就是基层,就是官兵,就是百姓。

  记者: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方永刚:我讲课的时候,台下面坐的是什么人,我就说什么人的话。我回老家时,路上遇到放牛放羊的,我也蹲下来,给他点根烟,问问收成怎么样,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样,一下子就拉近了感情,他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他的想法和你说了。这时候你再讲什么道理,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他还会说:不愧是文化人,讲的就是有道理。你跟人家哼哼哈哈地打官腔、摆架子,那人家只能敬而远之。敬你还算不错的了,甚至你走了老百姓会指你的脊梁骨。你给老百姓留下这个印象,还能指望老百姓信你说的话?

  记者:这些感悟给您什么启发?

  方永刚: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但是,理论怎样才能掌握群众呢?革命年代我们哪有电视、哪有网络啊?那些政治干部、宣传干部读过几年书啊?哪有什么硕士、博士文凭?为什么那些大字不识的农民都能信党的话、跟党走?所以,我们要回到理论的源头去定位我们的职责,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信任你这个人,才能信任你说的话。但现在我们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的理论是很好的,但让某些人一念,这个“经”就歪了,老百姓就不信了。有的人还没开始讲,老百姓就反感了。讲的人做得不好,老百姓就不相信你,大家反感你,你还讲这些理论,那不相当于糟蹋那个理论吗?
【1】 【2】 【3】 

   
 
来源:zzzzzz (责编:常雪梅)

 相关新闻
· 人无信仰不立 [2007-04-06 09:00:21.98206]
· 像方永刚那样教书育人 [2007-04-06 10:23:30.966269]
· 采访方永刚事迹的记者感言:向永刚学习,祝永刚早日康复 [2007-04-06 18:54:39.950635]
· 人民网网友盛赞“永刚精神” [2007-04-07 08:10:39.823994]
· 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积极响应胡主席号召 广泛开展向方永刚学习活动 [2007-04-07 08:12:23.288531]
· 教育和理论界掀起学习方永刚事迹的高潮 [2007-04-07 12:46:44.044421]
· 方永刚事迹在驻辽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2007-04-06 14:02:22.948752]
· 社会各界联系实际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 [2007-04-07 08:10:38.775083]
· 北大举行学习方永刚事迹座谈会 [2007-04-07 12:34:41.20564]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