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白克明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
2006年11月20日10:05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三、经济建设和推动改革创新

  推进河北的经济建设,必须从我省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出发,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举措,努力突破要素制约,切实解决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构筑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要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加快整合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资源,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强力推进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采取支持政策,促进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构建港口、港城和工业区统一高效的管理运行体制。抓紧完善港区与省内各地的交通运输体系,密切各市间的经济联系。加快与周边省份交通干线的连接,发挥我省"东出西联"的枢纽作用。

  要重点建设好临港经济区。曹妃甸工业区,要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及港口、产业、城市等专项规划,高质量发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临港产业,高水平利用深水岸线和临港资源,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沧州临海工业区,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本条件,要作为"十一五"时期全省的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综合性港口和邯黄铁路,发展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临港产业,积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成为拉动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新引擎。秦皇岛临港经济区,要拓展港口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重大装备、食品加工、滨海旅游等产业,成为环渤海经济带上的新亮点。

  要坚持沿海与腹地互动,统筹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各地要按照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分工协作。"一线"地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发挥领跑作用。"南厢"地区要壮大主导产业,大力提升邯郸在四省交界区域的经济中心地位,积极发展衡水、邢台及黑龙港流域其他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北厢"张承二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型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积极建设太行山和坝上生态经济带。沿海各市与其他地区要相互支持、加强协作,形成协调联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步伐。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做强做大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战略支撑产业,改造提升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存量调强,就是要加快对现有产业的改组改造、调整升级,强化比较优势。以资本为纽带,加快相关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积极推进全省钢铁产业的联合,打造钢铁产业"航空母舰",提升我省钢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重点企业的更新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增量调优,就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创造新的产业优势。重点支持唐山、秦皇岛、张家口、邢台重型装备和保定汽车、新能源设备等制造基地建设,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石家庄、廊坊等地做大总量,提高水平,形成强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辐射"三北"、融合京津、联通国际的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名牌,构建与周边省市融合贯通的大旅游圈,使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要继续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突出抓好引领河北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培育更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乃至上千亿元的大公司。要高度重视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逐步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无论存量调强还是增量调优,都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要大力节水节能,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海洋等资源,使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好现有企业的污染防治,严格新上项目的环评把关,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积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企业的循环式生产、产业的循环式组合、资源的循环式利用。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大清河、子牙河等流域和白洋淀、衡水湖等区域的污染防治,抓好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加速发展的新平台。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尤其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我省城市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失时机地推动产业、人口等要素向城镇聚集,力争"十一五"末城市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突出重点、梯级推进的方针,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环京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重点建设好石家庄、唐山两个省域中心城市,发挥他们在冀中南城市群和冀东城市群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完善各设区市城市功能,使其成为地区工业化中心;加快中小城市发展步伐,使其成为区域工业集聚和商贸流通中心;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县域经济中心。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促进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向小城市迈进,扶持一批经济大镇和文化名镇快速发展。

  坚持走产业兴市的路子,积极引导和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坚持适宜人居、集约发展的理念,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水平,凸显城市自身特色和文化品位。要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城市管理,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我省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支撑,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主要载体,以城乡统筹为基本途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整体推进,逐步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努力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牧,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坚持产业强村,发展"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收;坚持文化兴村,抓好"村民中心"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生态建村,改善村容村貌,创造舒适卫生的人居环境;坚持民主治村,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力争到2010年全省有40%左右的行政村跨入创建工作先进行列。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向"三农"倾斜。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使更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努力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的发展。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建设途径。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拓全民创业的新局面。民营经济是富有活力的经济,全民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发展民营经济,重要的是落实好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在市场准入上给予同等待遇,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凡外资可进入的国内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要在金融支持上给予同等待遇,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试点,支持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同等待遇,把符合条件的民营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管理,帮助解决用地困难。要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引导他们守法经营、文明从业。

  大力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改进创业服务,加强政策和信息引导,办好创业辅导基地,积极培育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培育创业文化,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社会观念,形成崇尚创业、竞相创业的浓厚氛围。

  (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解决我省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必须适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联合重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发展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市场,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发挥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主渠道作用,稳步发展地方投融资机构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加强与省外、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扩大直接融资。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开放度。对外开放,要注重在国际产业转移重组中引进战略投资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内开放,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周边省份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尤其是与京津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不断提高我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建设创新型河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促进科技资源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产业、产品集聚。围绕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整合科技资源,组织联合攻关,力求取得突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汇集创新要素,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促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加快重点领域和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步伐,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鼓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应用型科研院所直接进入企业或转制为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行激励政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一大批专业化、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急需人才,鼓励各类人才来河北创业,注重把引进项目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完善人才选用、职称评聘等制度,用事业、待遇和感情拴心留人,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八)切实改进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党委、政府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哪里环境良好,生产要素就向哪里聚集。要围绕有利于广大群众自主创业,有利于各地客商投资置业,下大力解决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政策不透明、办事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认真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办事速度,提高工作质量。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打破各种形式的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自由流动。

  营造规范严明的法治环境。完善经济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和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增强办事透明度。加强行政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严格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尽快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增强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公民和法人履约践诺的道德水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造、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风气。
【1】 【2】 【3】 【4】 【5】 

   
 
来源:zzzzzz (责编:常雪梅)

 相关新闻
· 十大人物展风采 迎接内蒙古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2006-11-16 15:11:39.131647]
· 十大人物展风采 迎接内蒙古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2) [2006-11-16 15:13:43.461546]
· 十大人物展风采 迎接内蒙古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5) [2006-11-16 15:13:44.27238]
· 系列评论——全面达小康 建设一个令人向往的新江苏 [2006-11-20 07:48:23.909684]
· 广西第九次党代会闭幕 [2006-11-20 09:37:25.072765]
· 十大人物展风采 迎接内蒙古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3) [2006-11-16 15:13:43.739232]
· 十大人物展风采 迎接内蒙古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4) [2006-11-16 15:13:43.985366]
· 江西省各地干部群众以饱满热情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 [2006-11-17 08:31:55.90439]
· 村支书,向你致敬——广西区第九次党代会分组讨论侧记 [2006-11-17 09:23:21.143372]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