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驻京办:裁而未撤的“潜伏行动” (4)
国办发布撤销令一年后各地驻京办“名亡实存”,专家称行政审批及接访劝返机制系“令行不止”根源
2011年09月19日14:58 来源:
新京报
驻京办:裁而未撤的“潜伏行动” (4)--新闻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除了招商引资,张海的另一项常规工作内联和外联,即组织在京老乡联谊、带动老乡回老家投资;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在京跑项目、拨款,“也很占用精力”。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财权集中在中央;项目审批权集中在国家部委,如此制度体系设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作出了再设驻京办的选择,“一个项目,一笔扶贫专款,通常需要几个部门审批。如果不熟悉情况,不了解程序和规则,肯定拿不下来。与其派人出差但无法拿下项目,还不如在京安排专人,地方算的就是这笔账”。
对于备受诟病的“驻京办行贿、跑官、容易滋生腐败”等说法,张海表示,“有的驻京办可能有这些行为,但针对的应该是更高一级的。像我们这样的县驻京办,年财政拨款才2万,办公开支都不够,没有‘跑部钱进’的资本。跑来跑去,其实为的就是门头熟、脸熟,根本上不到行贿跑官层面。就拿今年的中秋节来说,连月饼都没钱送”。
裁而不撤:财政编制管制难以根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撤销驻京办事机“借壳”潜伏,对于这一局面,国管局去年下发裁撤令时,已有预判。去年2月4日,国管局副局长尚晓汀做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曾论述,如何防范撤销的办事机构名亡实存、死而不僵,或换一种名称变相存在。
他提出,“将采取措施防止这个问题的发生,要加强经费和编制管理,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为违规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核拨经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不得为违规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审批编制。
此外,完善体制机制,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务公开制度的全面建立等,地方“跑部”的空间必将逐步缩减。“对违反规定,包括改头换面,以各种形式隐性存在的办事机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这些举措,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从财政、编制着手治理,同样难以找到发力点,“因为养一个县级驻京办成本并不高,绝大多数县级驻京办年均投入只需几万元钱,且只占用三五人编制”。
“裁撤驻京办‘名亡实存’,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去年驻京办集体离京时,就能预见到现在的局面”,昨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因为地方政府的诉求没变,行政审批制度复杂且不透明,驻京办有‘拿项目’、招商引资的功能,同时还有接访维稳的任务”。
他表示,地方政府违规私设驻京办,根源虽在于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但未能令行禁止,“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治理驻京办,财政管制、编制管制都不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因为地方政府总有办法‘变’出钱和人,在北京开个公司、开个宾馆,问题就都解决了。私设驻京办一旦被查实,县委书记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如果这一点能明确,相信现在回来的驻京办,还会退出北京”。(记者 王姝)
【1】
【2】
【3】
【4】
(责编:刘红艳)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